20多名川籍妇女组成“太太讨薪队”,赶赴云南为丈夫讨要200多万元血汗钱,近日在川黔两地引起震动。两年前,四川武胜、岳池两县200多名农民工参与修建云南红河自治州蒙新高速公路,440万元劳务费只拿到一半,在多次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家属们无奈出动,派出代表南下为丈夫讨薪。(9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风餐露宿赶到红河,对着蒙新高速公路大放悲声的农民工妻子们,让人禁不住想起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千古传奇。眼泪是弱势者的武器,它们能泡倒写满冷酷与自私的“欠薪墙”吗?现实给出的答案令人黯然神伤。
投资52亿元的蒙新高速公路,留在农民工脑海深处的记忆却是异常艰涩——云贵高原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地质极其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强度与险度;在工程建设关键阶段的2006年7月20日,工地突遭特大山洪袭击,导致35名工人遇难;好不容易捱到工程竣工、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农民工兄弟们仍然驱不走欠薪之痛!
微薄的薪酬,是贫困者维持家庭生计的基本依靠,是他们赖以摆脱困境的最大资本。遭遇了投诉无门、处处碰壁的尴尬之后,农民工及其家属选择了最为原始的方式讨薪,“太太讨薪队”的泪水未必能软化无良老板的心,但其孑孑背影中显出的孤独无助与悲怆绝望,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法律的公正与公众的良知——司法机关、劳动部门、工程投资方和工会组织能这样坐视旁观吗?
对于维护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工资权利,我们并不缺少法律资源、行政资源以及相应的制度支撑。早在200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掀起了第一轮的讨薪风暴。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表态:“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专门就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执法力度、对恶意欠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经济处罚等,作了明确规定。如今蒙新高速公路依然惊现恶意欠薪现象,只见“太太讨薪队”在风中哭泣,国家要求建立的刚性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何在,政府职能部门又哪里去了?
泪水泡不倒的“欠薪墙”,需要用法律手段、行政力量、市场机制、公共舆论的综合力量予以掀翻。我们不能再让农民工的妻子们除了为丈夫的安危担惊受怕,还要冲锋在讨薪一线。面对“太太讨薪队”,某些官员应当感到羞愧! (张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