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6版:金色晚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40年住房变迁
坚持跑步病痛全消
探望老人
子女该留心什么
老年人应学会满足
新闻网广告
怒火中烧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家春秋
40年住房变迁
李地耕
  我和老伴上世纪60年代从学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天各一方,各自过着单身生活。1968年儿子出生时,妻子所在单位照顾她,暂借给了她一间房子。这便是我们的第一处住房。

  1969年,遵照上级精神,妻子被二次分配,此时,儿子已经快一岁了。他们母子被安置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在走廊上做饭。够知足了。

  第3次更换住房是在1974年。此时,我们已经有了第二个儿子,我也以“照顾夫妇关系”为由从外地调回来。

  不久,妻子被调到一家大企业。领导特意把一间近20平方米的仓库改成了住室,儿子终于可以与我们分床了。我们还在外面搭建了一间简易厨房,更是锦上添花。我们似乎找到了些安居乐业的感觉。

  1984年,妻子单位建楼房,分房时有一条规定:“以男方为主”。这样,我们4口之家只有3口人可以计分,我就成了“黑人”。后来只分到一套两间小居室住房,两个儿子只能睡上下床铺,显得十分拥挤。

  一次,我带的一名实习生向我借书,我不得不趴在地板上,从床下拉出书箱翻找。当时我的学生颇为感叹,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任何尴尬,还自我安慰地说“室陋自有雅,家贫亦觉舒”。后来,这10个字竟成了我生活中的自慰语。

  那次分的房子是单元房,从此结束了使用公用水管和公用厕所的历史,实现了我们住房历史上的一个跨越。

  新千年伊始,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为了方便,我们在大儿子居住的地方换了一套两室一厅房子,虽然小,但是有一厅,彻底改变了往来客人坐床边的局面。又与儿子同一楼门,还能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就有了满足感。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三代人住的是4室2厅2卫,级别够高了。今生不再为住房有奢想了,我对第5套住房的情感尚未尽兴抒发完毕,单位又出人意料地决定要集资建房。我赶上了政策允许集资建房的最后一班车,真有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在这“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我们成了首批住进高层建筑的人群。水电、厨厕、气暖功能齐全。我尊敬的老友、78岁的书法家寇北锁老师也为此激动不已,欣然提笔,书写了一幅李白的《夜宿山寺》赐赠与我。我把它悬挂在客厅,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莫要摘星辰,免惊天上人”。

  这就是我们婚后的第6套住宅。时年,正值我们结婚40周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