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很多人都知道,河豚肉质鲜美,却剧毒无比,如烹食不慎,极有可能致人丧命。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河豚肉悄然摆上了我市一些酒店的餐桌,酒店电梯间布满河豚宴广告。(本报28日A3版报道)
近年来,年年有吃河豚的消息,也年年有吃死人的噩耗,但是,还是有人吃河豚。某些地方饮食业甚至将河豚当成“心肝宝贝”,成为招商引资的“头块招牌”,更有甚者把吃河豚作为富有本地特色的公关手段,“拼死吃河豚”俨然成了一些人追求的“时尚”。
人们为何要拼死吃河豚呢?笔者认为,吃河豚成为“时尚”折射出以下心理:好奇心和侥幸心理——无论是文人骚客的诗文,还是拼死吃过河豚者的夸耀张扬,都把河豚肉赞美得如何鲜美,如何嫩腻,如何芳香,使人垂涎三尺,况且吃河豚者总认为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上演;寻求刺激心理——吃河豚吃的就是心跳,越是生猛、稀有、危险的,占有后的成功感越强,正因河豚有毒吃起来才够刺激,才终生难忘;炫耀心理——吃过烤鸭、龙虾、鲍鱼等等,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而吃河豚是冒着生命危险吃的,是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谈起来自然会洋洋得意,极富自豪感。不管是哪种心理,都暴露出人性的弱点——经不起诱惑。
如此看来,吃河豚的“病态时尚”该阻止了。(张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