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居彬
12月6日、8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3所大学2008年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相继展开,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用人单位少了一些挑剔,多了几分诚恳;大学生少了几分盲目,多了几分理性。
招聘方:带着诚意而来
在洛阳师院的“双选会”现场,招聘单位很多,工作人员以真诚的姿态接待应聘的大学生,认真回答大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介绍本单位情况。
在一个阶梯教室内,中国人寿洛阳公司的招聘人员统一着装,显得很精神。他们特意制作了多媒体展示短片,将电脑和投影仪搬到现场,将白墙当屏幕不断播放短片,让应聘的大学生对该公司的情况很快有了初步了解。该公司一位姓张的主任说,这次招聘他们来了8名工作人员,虽然公司此次要招聘的人才并不多,但是多派一些工作人员来,可以给应聘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咨询机会。记者注意到,他们没有向应聘大学生提出相貌、身高、性别等与职业岗位没有多大关系的要求。
往年的“双选会”给人一种“隔布袋买猫”的感觉,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对人冷冰冰的,还有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提出一些不近情理的问题和要求,甚至在招聘现场公开打出“我们不要人,要动物”的招聘广告,其用意在于招聘勤奋、敬业的大学毕业生,但因广告用语太刺激人,态度不够诚恳,大学生们十分反感,新闻舆论也给予了批评。
今年的“双选会”气氛显得较为和谐,无论是在洛阳师院还是在洛阳理工学院的“双选会”现场,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言谈举止都郑重得体,不少单位还制作了精美的招贴画悬挂在招聘现场,有的还给大学生发放画册,详细介绍本单位情况。在洛阳理工学院招聘现场,一名学生问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时,郑州一家水泥公司的负责人很负责任地翻开公司画册,指着该岗位工作人员的照片进行详细介绍。
据了解,参加“双选会”的用人单位都在自己的现场招聘广告中标明了准备聘用的名额,不少单位还载明了岗位月工资额,这与往年一些用人单位含糊其词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应聘者:选择时更加理性
参加“双选会”的大学生似乎也成熟了许多。往年,一些大学生往往制作多份个人简历,不管对方情况乱递简历,甚至在询问用人单位情况或工资待遇时表现得很胆怯。今年,那种“普遍撒网”的做法少多了,应聘的大学生希望和招聘人员面对面地交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后才作出选择。
记者在洛阳理工学院听到一名大学生与某单位招聘人员的一段对话:
“请问,如果我被录用了,我的具体岗位是什么?”一名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科生在听了招聘方的介绍后,开始落落大方地提出问题。
“如果你愿意,你将会到中央控制室工作。”用人单位代表说。
“嗯,符合我的专业。那么,贵公司能给我多高的月薪呢?”
“月薪1100元。”用人单位代表肯定地回答。
“贵公司会给我办理医保等社会保险吗?”
“你工作3个月后,公司就会为你办理这些手续。”
“到时候会不会不给办理?”
“去年,你们学校的毕业生到我们那里就业,就是这样办的,你可打听一下。”
“对新员工的吃住问题,公司有何考虑?”
“公司免费提供住处,生活费员工自理。”
这名大学生经过一番详细询问后,最终把自己的简历留了下来。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今年的“双选会”上随处可见,大学生们不再羞于谈条件,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回答问题时也不再含糊其词。
“双选会”更合拍了
明年,上述三所大学将有毕业生两万多人。那么,有没有这么多岗位让他们顺利就业呢?
来自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的有关数据显示:两个学校明年分别有毕业生4527人和9466人,参加这两个学校“双选会”的用人单位分别有近200家和310家,提供的岗位分别是近5000个和8000多个。仅广东省就有多个城市的教育部门共同委托人事机构参加洛阳师院“双选会”,拟招聘700名中小学教师。
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只要自身没有明显问题,且不挑肥拣瘦,应该都能就业。取得这样的结果得益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合拍”。
洛阳师院学生处就业中心主任赵社民说,这两年,大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从洛阳师院学生就业分布情况看,2004年以前,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就业的比率为81%,2006年则降至65%。由此可见,社会给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元化,学校也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民办企业、民办学校成了许多大学生选择的对象。
据了解,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这两年都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拿职业证书,以提高就业成功率。同时,学校还广开就业渠道,在东南沿海、西部地区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通过多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实现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