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儿去姑姑家要回来了,我先接到他姑姑的电话,她说看见宪儿书包里不知什么时候装了哥哥的几块橡皮,她没有揭穿他,让我回来教育一下。
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很不利。怎样才能让孩子切实认识到错误而又保护那颗稚嫩的心呢?我想到了以前一直采用的编故事的教育法。
我家宪儿有个“好朋友”,它是小老鼠香香,它已经伴随宪儿长了两岁。一次,宪儿病好后闹着不上幼儿园,我便把他在生活中的问题编到了小老鼠香香身上,问他:香香病好了不上幼儿园对吗?它应该怎样做呢?等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追问他该怎样做。于是,教育效果便达到了。
想到这里,我心中有了底。晚上睡觉时,我又给儿子讲起了小老鼠香香的故事:“宪宪去姑姑家两天,小老鼠香香也去了大姨家。大姨家的姐姐有好多漂亮的手工纸,它好喜欢啊。怕姐姐不给,它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放了一包在书包里。”聪明的宪儿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以前每次讲到最后他都会发现:“怎么跟我一样啊?”我就说那是凑巧。这次我仍然不动声色地讲:“我觉得,香香一定是特别喜欢手工纸才那样做的,对吧?”宪儿眨巴着眼睛点点头。“但是,你告诉妈妈,不吭声拿别人的东西叫什么啊?”
“偷。”
“这样做好吗?”
“不好。”
“那怎样做才好啊?”
“向姐姐要。可是,如果姐姐不给怎么办呢?”宪儿脸红了,声音也有些异样,看来他对号入座了。
我说:“那就向大姨要,或者回来对妈妈说,合理的要求妈妈会答应的。”
宪儿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没关系,只要香香认识到自己错了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后来,香香把手工纸还给姐姐,妈妈又给它买了两包。从此,香香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宪儿红着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其实,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知道你在说教,否则孩子就会厌烦,就不愿倾听,或是倾听了也不会很快接受。因此,教育孩子时,要多用孩子的语言,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引导,多营造“隐性说教”的家庭氛围,这样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更有针对性,这样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