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的房间,色彩柔和的墙壁,舒缓悦耳的音乐,孩子们幸福地依偎在阿姨的怀抱里,相信来过市儿童福利院“希望之家特护室”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这里真漂亮,孩子们生活在这里应该会很幸福。”
其实,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是福利院里的重症孤残儿童,都患有各种各样的严重疾病;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得到了不同肤色叔叔阿姨们的悉心照顾。
爱心无国界
去年12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希望之家特护室”时,这里的阿姨们正在给孩子们喂饭。刚吃过饭的党乐怡看到琳向她走来,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向老朋友亲热地打招呼。
琳是英国人。2006年11月25日,香港新希望基金会投资50多万元的特护室在市儿童福利院启用后,她就和丈夫艾伦一直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医疗方面的事情,艾伦是这里的主管。
其实,他们夫妇俩在英国都有挺不错的工作,琳是一家医院的医生,艾伦办了一所学校。喜欢做慈善事业,钟情中国文化,夫妇俩在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艾伦每天都要到附近的超市采购当天所需物品,琳则需要每天给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检查身体,他们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的特别充实。”
特护室的启用,给福利院孤残儿童康复带来了新希望。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副书记周建才介绍说,这个项目运作一年来,有120多名重症孤残儿童在这里生活过,对孩子们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梁云是特护室的一名班长。她告诉我们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分两班,使孩子们24小时都有人照看。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患有脑瘫,有的不会走路,有的不会说话,有的甚至不能坐,部分孩子大部分时间需要阿姨们抱着。
琳告诉我们,为了能让这里的孩子们得到最好的照顾,他们要求工作人员上一天班必须休息一天,以保证旺盛的精力。现在,这里有工作人员62名,照看35个孩子。
“在这里生活很开心,有美国、瑞士、新加坡的义工,也有中国的义工,大家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很高兴。”琳用不大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现在大家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
特护室里绝大部分器材,包括孩子们用的止尿裤都是由新希望基金会从国外运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夫妇俩的朋友们捐赠的。艾伦说,这里的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在2000元左右,当然这些钱都是慈善人士的捐款。“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快乐地成长,对于不幸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艾伦说,他最喜欢“爱心无国界”这句话。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也是新希望基金会的成员。洛阳特护室启动时,他还专门发来贺信。他说,希望之家洛阳特护室给这些孤残儿童多了一个生存的机会,这种养护模式也给我们如何改善和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打开了新思路。
儿童福利院的探索
市儿童福利院的脑瘫等重症孤残儿童相对较多,特护室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了及时、有效治疗疾病的机会,也给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提供了学习国外重残儿童护理先进经验的机会。
据介绍,从1995年开始,市儿童福利院就与国内外慈善组织联系、合作,开展对孤残儿童的各类帮扶行动。
“引进国内外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是社会福利机构健康、有效运转的一种好方式,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有益补充。”周建才介绍说,儿童福利院与新希望基金会合作8年多了。以前,市儿童福利院的重症儿童都被送到新希望基金会在北京的公益机构进行治疗,特护室成立后,孩子们在院里就享受到良好的康复条件。
周建才介绍说,除与新希望基金会合作以外,市儿童福利院近年来还与美国的半边天基金会开展有学前教育项目,与香港主流梦工场开展有家庭寄养项目,与美国的FXB基金会开展有职业培训项目等。此外,他们和中国社工协会、中华慈善协会也有联系,对方为福利院提供医疗帮助。
周建才说,他们希望更多不同肤色的爱心人士关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