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构建文明和睦的邻里关系
学会做人比扮乞丐更适合“富二代”
莫把总结变“赞歌”
用“国标”打造食品安全“防火墙”
教师教育小学生不妨多一分童心
“减负令”成一纸空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世象杂谈
学会做人比扮乞丐更适合“富二代”
  山东青岛一教育咨询公司为了展示体验式教育,组织10余富豪子女上街扮乞丐,称此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吃苦改掉坏习惯。体验者将由专人进行化装,统一装备,身着破衣烂衫,捧着讨饭碗,拿着打狗棒,从青岛机场出发,在围观者鄙夷和蔑视的目光中,沿途快走并捡拾可以变卖的垃圾,换得一块饼干和半碗水,约5小时后抵达市区中心香格里拉大饭店。在鲜花的簇拥和礼炮的轰鸣中,乘豪华轿车接受喝彩和祝福,感受成功的荣耀……这项名为从“乞丐到王子”的体验活动,在市民中引发了争议。(《半岛都市报》1月2日报道)

  当前,“富二代”们的弱点、缺点较普通青少年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勤勉与节约,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富家孩子成长中的这些问题,引发了富人圈里群体性的焦虑。因此,各种各样的“苦难教育”就开始粉墨登场,也许正是为了帮富人们破解这个难题。

  在笔者看来,富有群体主动培养下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个好现象。起码表明富人们对培养下一代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然而,如果说那种试图用天量财富支出去为子女换取美好未来的“贵族教育”凸现财富盲目,那么,如此“扮乞丐体验苦难”的教育也同样失之偏颇,甚至可以说非常可笑。试想:装5个小时的乞丐,就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吗?

  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是天长日久塑造出来的,并非“扮扮乞丐”那么简单。在西方发达国家,譬如在日本,富孩子从小学剑道、坚持洗冷水澡,都是为了磨炼意志、培养吃苦精神。与之相比,国内某些富人乐此不疲的短期体验式教育模式,不能不令人遗憾。这,哪里是“苦难教育”,不过是一场“苦难秀”罢了。我以为,非但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还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我是假扮的乞丐、真正的“王子”!扮了一场乞丐,体验到的不是“苦难”,而是渗透力更强的另类优越感。

  富家子女何以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说到底一句话:先天生活条件太优越了。零花钱多得花不完,岂能不奢侈?衣食住行都有过量的供给,岂能学会独立?所以说,要想成就“富二代”,必须要从“源头”抓起,消除他们的人生优越感和“高人一等”的不良心态,树立积极的公民意识,从学会做“人”开始,尝试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只有这样,“富二代”们才能融入社会,才能掌握“创富”的能力。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公民,都要具有文明、自立、自强、自尊的公民素质,心态不平和,连公民都做不好,就是天天扮乞丐又能如何?    (陈孜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