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张师傅住在春都路路边上的一幢楼里,这幢楼的四周没有围墙,更没有门卫,加之地处城乡接合部,又临马路,于是成了小偷经常光顾的地方。一天下午,张师傅家中无人,小偷带着斧子来了。正当小偷挥舞着斧子砸防盗门时,邻居娟娟及时出面干涉,才吓走了小偷,避免了一场损失。张师傅感慨地说:“装啥门都比不上有个好邻居,俺这个好邻居就是最管用的‘防盗门’。”(本报昨日5版报道)
张师傅有一个好邻居,这的确是值得庆幸与欣喜的事情,但是媒体上关于邻里素不相识、形同陌路的报道却并不鲜见。
南京一市民不慎将家门钥匙丢失,就在他去找人换锁时,捡到钥匙的小偷大摇大摆地开门行窃,邻居明明看到了,却以为是住户的主人而没有报警。南京某小区一住户全家外出游玩,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突然“井喷”,自来水哗哗地流了10多个小时,同一楼道里的邻居们没有人知道这户人家的姓名、工作单位,有心帮忙却无法通知到他们……据有关数据显示,55.5%的市民不知道邻居的工作单位,42%的市民不知道邻居的名字,33.3%的市民不知道邻居家有几口人,10%的市民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邻里关系如何,是一个城市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取代了陈旧低矮的居民院,当人们尽情享爱宽裕的居住空间和繁华的都市生活时,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往日那种融洽的邻里关系。一扇厚重的防盗门未必能够阻挡盗贼的入侵,却阻断了邻里之情。
近年来,一些城市自发举办“邻居节”,居民们相约走出家门,佩戴吉祥物,共同栽种“邻居树”,吃团聚饭,照“团圆像”,一片欢声笑语。“敲一扇门,聊一会儿天,解一分忧,吃一顿饭,帮一个人”,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
创建文明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间的亲和力,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月光寒)
近邻胜过远亲
“远亲不如近邻”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社会名言,它是从哪个历史朝代传诵下来的,笔者无据可考。我们的先人把近邻之间的交往和关系看得比亲情还近,而且能世世代代得到印证,可见“远亲不如近邻”是一条公认的人间真谛。
过去,无论是在乡村,或是在城市的大杂院,邻居之间是那么熟悉,那么知根知底;邻居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密切,甚至哪家孩子在学校得奖了,哪家孩子逃学了,都如同自家的事情一样。哪家人出了远门,哪家人中午吃的什么……也了如指掌。一家有难,多家相助;一家喜事,多家欢庆。那种“不是一家,宛如一家”的邻里关系,着实令人留恋。
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一下使传统的邻居关系疏远了许多。特别是在商品房居住区,邻里生疏,有些门对门多年,彼此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这似乎已经成了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个“通病”。
再近的亲戚,长期不走动也会淡化。因此,人们常说:亲戚是“走”出来的。而融洽、互助的邻里关系应该是“问”出来的。电梯间、楼道里的相遇,一个点头、微笑,一声轻声细语的问候,就可以马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多几次点头、微笑和问候,就可以把生疏变成熟悉;日久,就会相互了解,彼此变成朋友。
构建和谐社会,就让我们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做起吧!(地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