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史上重镇竞风流
分道扬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洛阳地名探源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史上重镇竞风流
记者 陈运团文/图
村中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东大桥。
  今日地名:横水

  地方状况:横水村位于孟津县西部,距县城约15公里。它南边与新安县正村乡孙都村、养士村接壤,北边和道庄为邻,东、西方向分别是寒亮、元庄等村,地势南高北低,交通便利,为横水镇政府驻地,常住人口上万。

  村名由来:横水村历史悠久,称谓多有变更,如洪水、洪州、横州、横水店、古横州等,辛亥革命后才改为横水,沿用至今。其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目前被多数人认同的是地形山水走势得名说——天下之水多由西向东而流,但该村的两条小河恰是自南向北流,故曰横水。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古村古寨人向往

  横水自古为洛阳西北重镇。日前,在乔德位、王振武两位老先生的引领下,我们来到该村。

  横水的古村落位于一个四周环山的宽阔盆地中,东、西两道山谷呈一倒立的“人”字,将盆地切割成三块。谷底杂草丛生,两条小河从南部而来,缓缓向北流淌了四五百米,最后汇到一起,然后继续向北流入黄河。这两条小河夹着的扇形台地,就是横水老街区。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只巨龟伏卧在盆地中,背驮着两条古老的街道和密密麻麻的民宅。

  在横水的老街上,两旁至今还有一间一间的早年店铺,青砖灰瓦,古朴俨然。临街而建的还有许多居民院落,虽然最靠边的建筑大多已被拆掉,改建成了新式的房屋,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模样:院子一重又一重,深幽宽大,旁边以便道贯通,依次布局着过厅、上房、绣楼等建筑。

  从正街向南折入一条小巷,这就是在当地久负盛名的当店胡同。胡同内坐西朝东有排开而建的5所古老宅第,据介绍是清朝早期村中富甲一方的韩姓人氏所建,名曰“五魁号”。

  居住在村中的赵应南老先生介绍,横水村目前共有70多个姓氏,以韩、赵、杨等姓人口居多,基本都是明末清初由山西等地迁来的。他们的祖先诗书传家,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涌现出韩嘉美、韩用九、乔世英等多位进士、举人。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大家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商做生意,致富后,就大兴土木,建设乡里,使这里基本形成了“地分两街,台筑四隅,于东南西北各立高阁为保障”的总体格局。目前,老村存留的古建筑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村中至今还有3座古桥,分别凌空飞架在村东村西的三条大沟上,近300年来,它们就像3条巨臂连接着横水至洛阳、横水至新安县狂口、西沃等黄河古渡的古道。其中,村西的古横州大桥兴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由村人赵世璧、杨廷弼、王九思等捐银捐料而建;村东的东大桥始建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太学生赵世藩一人捐白银117两兴建而成;再往东边的东沟石桥,根据《赵氏宗谱》记载,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由该村赵家门中的牛氏捐资兴建。

  清咸丰、同治年间,天下大乱,乡人还依据当地的山水形势,修筑起一座三面环水、周长5里多的“保安寨”,成为一方百姓避难生存的坚固屏障。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横水村民是多么殷富和急公好义。

  易守难攻成要塞

  惨烈战争频发生

  横水地处黄河南岸,曾是古代驿道上的州衙府地,卫京洛之咽喉,通晋陕之要道,古往今来为战略要地。再加上横水古寨地处高埠,背山临谷,沟深墙固,四周为缓坡形开阔地,易守难攻,这里更是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书记载,隋朝末年,群雄纷起,秦王李世民几度亲临战场,出生入死,终于完成了唐朝统一大业。其间,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他统率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进逼东都洛阳,讨伐篡隋立国的郑王王世充。在北邙一带,两军激烈战斗,唐军大获全胜,最后迫使王世充开城出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为悼念战亡者,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择昔日激战之地十处建佛寺,完工后,还命诸臣树碑于各寺,记述其由来,形成了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寺。其中的昭觉寺,建于洛州(即洛阳)破王世充之处,由虞世南撰碑。而这座规模宏大的昭觉寺,就位于横水村南。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唐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李俶(后改名豫)即位。此时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已先后死去,史朝义成为叛军的最高统帅。十月,唐代宗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诸军节度行营副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借来的回纥兵会师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讨驻守洛阳的史朝义。

  这月底,唐军列阵于横水,准备与判军展开决战。史朝义命其部将率兵数万,企图阻挡唐军,被前后夹击。史朝义亲率主力10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唐军发起猛烈攻击,镇西节度使马璘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史军阵内顿时大乱。唐军乘势而进,叛军大败。史朝义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又被击败。

  这场大战,史军被歼6万人,被俘2万人,唐军彻底收复东都洛阳。眼见大势已去,史朝义率轻骑数百落荒东逃,唐军乘胜追击,迫其自杀。至此,历时7年3个月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日进斗金商贸盛

  延续长达数百年

  横水不仅是战略要地,同时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一直作为豫西商贸重镇而存在,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历史上,横水东有洛横大道直达洛阳,西有狂口、西沃等黄河上重要的水运码头,本身又是山西、河南南来北往的渡口。在公路不发达、水运是交通命脉的旧社会,横水独特的地理优势极为明显。

  清雍正年间,横水进士韩用九在浙江瑞安县做官,见一村地形地貌酷似横水,但不同的是这里商业发达、市井繁荣、人们非常殷富。辞官回乡后,他广泛宣传、呼吁,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横水开始设集开市。经过10年发展,这里很快成为商贸发达之地,从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通过河运而来的大批物资,在黄河渡口下船后,或人担,或牲口驮,被源源不断运来,再销往四方,成为沟通晋南、豫北、豫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鼎盛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客流不断,人称横水“日进斗金”,还誉其为“小洛阳”、“小界首”。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陇海铁路运输中断,省会开封和洛阳相继失陷,正常交通断行,物流停滞。横水的商人看准时机,通过水运将食盐、颜料、染料等大批物资运到横水,然后再通过驮货帮、担挑帮、小车帮,将其运到洛阳南关贴廓巷、凤化街等地,向周边各地分销,大发其财,致使洛阳城的这些地方也被称为“小横水”。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已经极为便利,横水这个商贸重镇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风采,但这段往事,仍让当地人回味无穷。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