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个教师节到来了,让我们聚焦几个特教老师:她们的学生屈指可数,但她们对学生的爱绵远而悠长;她们教学生做人胜过教学生功课,每教会一个学生做人,就给了一个家庭希望;她们在默默地帮助着一个个小家庭,其实是在帮助着整个社会——
作为教师,她们教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聋哑,有的盲,还有的连话都说不清,吃饭走路也要从头教;作为女性,她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尽毕生母爱,帮助不幸的家庭。
因为种种原因,男性在特教行列中为数甚少,可以说,女性撑起了特教的大半个天。女特教老师本着女人的善良和爱心,用心播种着爱,她们慈爱、纯净、美丽,犹如天使般圣洁。
在我市特教行业,有年届退休、毕生奉献于特教事业的老教师;也有刚从特教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正满腔热情地积极投身于特教事业;还有视力微弱爱心不减的女特教老师,十年如一日,耕耘在特教的三尺讲台上……
爱让我年轻而有活力
特教:竺巧玲 54岁 聋哑班班主任 手语老师
“既然干了特殊教育这一行,就注定与这些孩子命运相连。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桃李满天下是最大的幸福,可对于我们来说,教会这些孩子自力更生就知足了。”这是即将退休的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老师竺巧玲的幸福观。
竺老师1978年从南阳的一所普通学校调到洛阳市特教中心担任特教老师,如今已30年了。
掐指一算,在竺老师的特教生涯里,一共教了70余名学生,其中有1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她曾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优秀教师。
当初她从老家南阳来到洛阳,进入特教学校时,年少的她委屈地哭了。父母心疼女儿,在老家一直帮她活动,希望她能调回去。
两年后,老家的一所工厂子弟学校需要老师,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回去察看,那所学校设施好、条件好、待遇好,更重要的是离父母近。可是,她放不下洛阳的这些特殊孩子,对他们已有了特别的感情。于是,她打定主意,留在洛阳,留在这些孩子身边。
即将离开特教讲台的她,如今仍然激情四溢,不想退休,她说,只要学校需要,她就接受返聘回校。30年跟这些孩子在一起,她已经习惯了,只要一上讲台,看到这些孩子,她就忘却了一切烦恼。
对于她来讲,教一个学生不是把他教毕业送走就结束了,而是每教一个学生就注定与学生的人生紧紧相连。学生毕业之后,她四处张罗着给他们介绍对象,并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感情、工作中的问题和烦恼。
从事特教事业30年,竺老师说她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她发自内心地爱这些学生,并将倾尽毕生余力来帮助他们。
爱给我光明和动力
特教:孙淑敏 52岁 盲人班班主任 盲文老师
据了解,目前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内没有残疾教师。身心健全的特教老师是特殊教育的需要。而这位孙老师,不残却近盲,视力只有0.2。她十年如一日,从不气馁也不放弃她的盲人班学生。她是我市教育系统的“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
孙老师的眼睛因为眼疾而视力严重下降,但和盲人班的学生在一起时,她是快乐的。
班里有个8岁的小男孩,接受能力比较差,行动慢、脑子反应也慢,但这个学生学习欲望很强。于是,孙老师利用课余、休息日耐心帮助他学习盲文。
盲文可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而教授盲文更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工作。从盲文的摸、读、背,记准56个拼音字母开始,孙老师手把手地耐心教导这个小男孩。
小男孩起初光会写不会摸,也不识字。通过孙老师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小男孩今年顺利升入2年级,不仅学会了基本盲文,还能读、能写、能摸了。
孙老师说,爱心就是她最大的职业感受,而她的特教事业需要她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耗尽自己的最后一线光明帮助孩子们,给他们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独立性的指导。
她说,每当她帮助了一个视力有残疾的孩子,就等于帮助一个家庭看到了光明,让孩子的父母也看到了希望。
让她的盲人学生能够独立地生活,靠知识和技术过上幸福生活,就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爱是我的理想我的梦
特教:柴静 24岁 聋哑班班主任 手语老师
柴静是驻马店人,2006年毕业于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五年制大专班,2007年开始代聋哑班手语课,2008年,成为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老师。
柴静上初中时,邻居是一家聋哑人。因为年少好奇,看到邻居一家人整天“比手画脚”地无声交流,她特别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于是,她萌发了与他们交朋友的冲动,但因为她不懂手语,无法与他们沟通,这个小小的愿望就此作罢。
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心愿。初中毕业参加中专考试后,当她在志愿表上看到特殊教育专业时,便毫不犹豫地画了一个勾。她是全校唯一一个选报该专业的学生,她的很多同学都不理解甚至不知道这个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就连她一向开明的父亲也唱起了反调。
柴静的父亲是一名警察,父母向来开明,但当听到女儿报了特殊教育专业时,都不理解女儿的选择。通过她的劝说,父母最终支持了女儿的理想。于是,柴静开始了自己5年的艰辛求学之路。
她学习刻苦、努力,是班里的佼佼者。临近毕业,当她走进郑州某培智学校实习时,看到一帮连走路、吃饭都不会的学生,心里的失落让她有些接受不了,她害怕了、退缩了、动摇了。
正当她失落之时,路遇一个聋哑女孩,在与女孩的手语交流中,她知道这个漂亮的聋哑女孩10岁时因为误打针而致聋,又因为父母的无知,不懂得继续教女儿说话,以致本来会说话的孩子也哑了。
她深深地为那些本来可以说话的聋哑人感到惋惜,心灵受到了震撼,于是她萌发了去挽救这些孩子的冲动。她深知,聋哑人教育方面很薄弱,很多孩子后天造成聋哑。如果教育得当,后天聋的孩子可以不哑。
因为哥哥在洛阳,毕业后她直接到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实习,并参加我市教育局的招聘考试,因为往年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需求,她两次落榜。父母已经在老家为她找好了工作,盼着她回家。她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约定,如果今年再考不上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就回家。不料,今年我市第一次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的招考,她终于如愿以偿。
后记:采写完这期稿子,记者心灵受到了触动。那是一片净土,一片纯净的园地。高尚的特教老师们是耕耘在这片园地里的一群天使,她们因为爱而更加美丽。她们圣洁的笑容,久留心间,难以忘怀。
还记得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女教师在普通学校从教30余年,因承受不了普通学校的压力,半年前转教培智学校。原以为特教没有升学压力会很轻松的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说,特教需要教特殊的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这是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但她再也不会退缩,哪怕只教会孩子吃饭,也让她倍感欣慰。采访中,她很激动地提出建议,如果所有的普通老师都能有一段特教经历,在正常的教学中,将更加富于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我想,要问特教老师快乐、美丽的秘诀,那就是特教老师无私的爱和付出,除此之外,恐怕没有什么更加精确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