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艳丽
摄 | |
洛北乡中心小学西院是一所典型的城中村小学,学生主要以西下池村和周边来洛打工人员子女为主,生源质量偏低、流动性大,师资力量薄弱。这个以往学生都不愿意来上的学校,今年暑假却有家长领孩子找上门来报名。为什么呢?
记者上周专门到该校“打探情况”。原来,近两年来,该校结合学校现状和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摸索出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状况,学生成绩突飞猛进。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是什么样的教学法能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和效果。
语文课:
凡卡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首先来到了语文课堂。
一进教室,我们很惊讶,这里的学生课桌放得如此“不规矩”!学生8个人分成一组,大家把4张课桌拼在一起,面对面而坐,形成一个个小组。
黑板上写着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正在布置课堂作业:“现在大家开始讨论课文《凡卡》,文中的凡卡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只见一个个小脑袋扎在一起唧唧喳喳地开始讨论。两分钟后,小组成员开始轮流发言。不用举手、不用征得老师同意,学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意见:“我认为凡卡是个孤独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凡卡是个担惊受怕的孩子,因为……”
每个同学的讲述都是那么有条理。当有人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人都会认真聆听。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害羞和胆怯,而是流露出认真和兴奋的神情。
班级的墙上写着老师的寄语:“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
我们还注意到,墙上有每个小组的别称:雄鹰队、冲锋队、闪电队、阳光队……还有各组在学习、纪律各方面获得的小红花等,一目了然,充满了你争我赶的竞争意味。
数学课:
我来讲讲这道题怎么做
我们到的第二个班正在上数学课,题目已经写在了黑板上,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思考和演算时间。然后,3个“小老师”走到了讲台上:党泽利负责讲题,陈雅欣负责演算,王自冲则负责最后的总结。
讲完后,党泽利虚心地问台下的同学:“大家对我们讲的方法有没有不同看法?”马上有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这道题还有一种解法。”党泽利又问:“谁能以这道题为原型进行举一反三?”同学们开始了新一轮讨论。很快就有人站起来,把这道题中的一个条件改变,然后给出答案。
这期间,老师没有给大家讲解,只是静立一边,适时地进行引导。
英语课:每个学生都变成了课文中的人物
英语课上,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情景:黑板上没有板书,老师首先让学生听一段英语对话,然后,学生们分组站到讲台上进行对话,神气得不得了。
表演结束后,有一个同学进行板书,默写课文内容,然后给大家讲解课文中的主要单词和特殊句型。
据英语老师介绍,课堂所需的所有图片都由学生自己制作。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先消化了课文内容,所以表演起来就得心应手。
老师要讲题,首先得学生同意
听了这与众不同的3节课,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学生把什么都做了,老师该干什么?
校长李艳丽解答了我们的疑问:这种课堂模式,看似老师所干的活少了,其实不然,这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老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讨论题目……
课堂上,老师要真正做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老师如果想占用整堂时间给大家讲解复习题,得事先和学生商量,经他们同意才可以呢。
李校长说,班级每个小组成员是按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程度高低而搭配的,以利于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发言,都要当老师。在一节课当中,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为了当好小老师,在课前,他们非常主动地预习、查资料。
李校长打了个比方:以前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做好饭嚼碎了喂大家,而现在,则是学生们自己做饭,端出来让大家品尝。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知识,怎么能不让学生兴趣盎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