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来自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数字显示:“十一”黄金周,我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创下新高:接待境内外游客321.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6亿元。尤其适逢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世界风情巡游表演、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等项目,人气旺得很。旅游人气的逐年攀升,昭示着洛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在不断提高。游客留下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应逐条梳理、认真对待。每过一个黄金周,洛阳的旅游设施、服务质量都应该有所提高,如此,洛阳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国际名城和旅游胜地目标迈进。
上周,引黄入洛工程正式启动,预计3年后可将黄河水注入涧河、瀍河,短期可解决我市生态用水需求,长远看还能解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我国北方城市中,洛阳水资源之丰富可谓得天独厚,南有陆浑水库,北有黄河。但长期以来,市区用水仅取之于南线,对于黄河水资源则用之甚少。这项浩大工程意义深远,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喜事。但话又说回来,再多也不能浪费,大家仍要增强节水意识。
上周,通过专家组评审的《西霞院旅游区总体规划》同样引人关注。此次规划的西霞院旅游区总面积约349平方公里,涉及小浪底风景区、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小浪底森林公园等。规划提出,要重点开发六大旅游组团和三大重点项目,为游客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等提供完善的设施。洛阳南线的旅游景点更加丰富了!相信工程完工后将成为洛阳旅游的又一大“卖点”。
垃圾能发电,或许你曾听说过,该项目不久将在我市变成现实。上周,位于瀍河回族区和孟津县交界处的全省首家垃圾发电站主要设备安装调试完毕,预计近期可上网发电。它每年可从垃圾中“要电”8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科技真是好东西!你看,这样既可缓解垃圾围城之窘,又可增加能源,还有利于环保。但愿科技能在更广的领域造福人类,比如解决秸秆出路问题。
上周适逢重阳节。来自市老龄委的消息说,目前我市百岁以上老人有201位,其中最年长者113岁。盛世出人瑞,百岁老人多,说明咱百姓的生活普遍改善了,活得更滋润了。银发浪潮正在向我们袭来,这些年老年人出门、办事、生活、养老都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优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人都会老的,“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所以,尊老敬老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公交车上让个座,过马路时扶老人一把,是我们能做到也应该做的事儿。 (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