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市教育局近日出台四条“铁律”规范初中办学,严禁初中跨区招生办重点班。(本报11月1日2版报道)
小学升初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事关千万个家庭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公众形象。
“小升初”违规招生不但严重扰乱了招生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平,阻碍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招生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近年来,“小升初”中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争夺优质生源以及对违规者监管不力外,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造成的校际教育水平悬殊与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愿望不断增加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义务教育的公平是基本的社会公平,这一基本公平缺失,和谐社会就很难实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一基石的牢固与否。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对于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一纸禁令,即使管住学校招生环节,而不采取得力措施,仍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
从长远看,解决“择校”等教育不公问题的唯一路径是:变赶“头羊”为赶“群羊”,正本清源,均衡教育资源,加强合格初中的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硬件条件,进一步畅通区域内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的流通渠道。同时,各级学校要真正从实施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大局出发,确保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平等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用实绩证明“不择校也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