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如果谁家添了孩子或是孩子过生日,街坊邻居都会记得清清楚楚。这个中原因,一来是要表示祝贺,二来是萦记着主家会送来“礼物”。
1981年,儿子1岁生日时,我花了两块多钱,割了3斤肥猪肉炼成油,又把蒸熟的红薯去皮后,搓成圆团放进油锅,炸成一些皮焦里黄的油食品。这就是我们送给儿子最好的生日礼物。然后,我和爱人给东家邻居端,往西家邻居送,整整忙活了大半天。
1983年,给儿子过3岁生日就有了提高和变化。我从亲戚那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把儿子带到了10多里外的县城,一共花了不到6块钱,给儿子买了两个夹卤肉的火烧馍及几个苹果和一个拨浪鼓玩具。看着儿子高兴地啃着丰盛的“美味佳肴”,我心里充满内疚、激动和欢乐,毕竟那时生活还很困难。
1992年,是我到关林工作的第七年,我12岁的儿子已上了初中。他12岁生日那天,我花了50块钱,买了肉、粉丝、花生米、鸡蛋等,做了6盘菜,又买了生日蛋糕、一挂鞭和两瓶“小香槟”饮料,给儿子过了一个当时称得上是“高标准、上档次”的生日。儿子的26岁生日是在郑州过的。2006年,已经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儿子,在郑州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那年他生日那天,我们全家又请了一些亲友,在省会郑州一家酒店花了五六百元包了一桌酒席,美滋滋地给儿子过了一个时尚、现代化的生日。
从我家4次给儿子过生日的不同经历和标准来看,改革开放30年所带给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近日,中央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给全国广大农村带来更加可喜的变化。 (王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