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高中历史学起来特别有意思,好多东西都是历史长河里的‘珠玉’!”卷发披肩的林芸,笑起来很有感染力。
市三中历史教师林芸,去年刚送走一届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今年她教高一。乍一接触新课改后的课本,她不由得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原来按照编年体形式编写的历史课本,如今全部按照专题形式,即一章一个主题形式编写,学生能接受得了吗?
“期中考试后,我心里有底了,只要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头,学好高一历史一点都不难!”林芸老师总结道。
第一,学生要改变学习初中历史的老方法。因为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往往重视程度不够,习惯了“考前读读背背”。到高中后,这个方法行不通了,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够把历史学好。
第二,每节课前要学会有效地预习。这虽是老生常谈,可事实证明非常有效。新课改后的高一历史课本容量大大增加,老师可能会把本来用3节课讲授的内容压缩到用1节课讲授。如果学生不预习,想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学习,那简直不可能。
第三,学会在课堂上抓重点。林老师说,她在讲课时,一般都会强调学生必须弄懂弄会的知识点。学生一定要将老师强调的知识点扎实掌握。
第四,对于书本上的评价性语言,要逐字逐句记清楚,牢牢掌握。通过期中考试,林老师发现,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信口开河,如对于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著的《资政新篇》的评价,书本上的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实际上好多学生答成了“第一本资本主义性质的著作”。这当然得不到分了。
第五,学生早读时要花些时间读历史课本中的重点概念、重点段落。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林老师发现学生不会使用历史性语言,答题时都用“大白话”,虽然意思对了,可是阅卷老师不会给满分。特别是某些历史概念,一旦答案不标准,很有可能一分得不到。
“如今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一定要多阅读好书,甚至看看电视和影视剧都会对学历史有很大好处!”林老师举了个例子:韩剧《明成皇后》的背景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如果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对这段历史就不会陌生。她建议,学生在学习每段历史时,尽可能找到展示同时期历史的书籍、电影或电视剧看看,这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