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新闻背景
前不久,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段建华在专题讲座中称,广州的孩子出现情窦初开、对异性渴望与羞涩并存的早熟迹象已经从3年前的13岁、14岁提前到了12岁。
他建议,应打破难以启齿这一观念,主动与孩子讲述所有性知识读本都没有涉及的性交概念和话题。只有让孩子理解了青春期有性要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后,才能对孩子进行劝导,才能让他们避免过早的性接触。
段建华称,家长能亲自将安全套放进孩子(12岁~15岁)的书包里,就算进入了性文明时代。
家长:超前得让人难以接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尽管有个别家长对这一观点表示适度认同,但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亲自给孩子书包里放安全套的做法“超前得让人难以接受”。
西工区柳女士的儿子读高三,尽管儿子已接近成年,柳女士还是觉得无法认可给孩子放安全套这种行为。她说,现在孩子可以从书本、电视等渠道了解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自己知道了也不会反对,但是让她亲自去讲解这方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并将安全套交给儿子,真是讲不出口、做不出来。
家有16岁女儿的梁先生也认为,这种事情无法跟女儿直接交流,放安全套更是太突兀。虽然现在大学生同居现象时有发生,有关方面也已经提倡安全套走入大学校园,但放到中学阶段还是太超前了。
李先生的女儿14岁,他对此说法非常不赞同:“这不是一种默许和纵容吗?也许孩子本来还没有往那方面想,家长给塞了那玩意儿,孩子真去做了不该做的事怎么办?”
涧西区的张女士说,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可以找机会让她了解安全套有什么作用,采取措施是对自身的负责;如果孩子未出现早恋迹象,没有必要跟孩子主动提这个事情。
在司法系统工作的童先生对此说法表示理解,但他强调,这种做法必须是建立在孩子接受正规的性教育的基础之上,而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性教育开展得并不理想。
教育人士:对早恋不打压,重引导
“我们班某某和某某是一对儿。”
“谁看不出来他俩好啊,上课、吃饭形影不离的。”
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早恋问题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新鲜。孩子进入青春期,许多家长开始担忧起来:我的孩子会不会早恋?也有不少家长偷偷地跟老师打招呼:一有问题,及时通报我们啊。
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宋昆岚老师多年担任班主任,她说现在的孩子发育早,引导孩子避免早恋已成为众多班主任初二工作的重点。班主任会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如学生出现注重穿着、打扮,情绪波动大,成绩下滑等现象,很可能就是早恋的开端。老师发现苗头,会从侧面进行一些了解,并私下以平等、理解、尊重的态度和学生进行沟通,也许孩子一开始有抵触情绪,但慢慢就会敞开心扉。让孩子明白当下的任务是学习、谈恋爱是成年以后的事情,引导他们不要陷入早恋。
南国峰、赵亚梅、韩建勇都是我市第二实验中学的班主任,在他们看来,现在男女生之间关系确实比较好,但大部分都是正当的友谊,很多同学一起学习、玩耍,像哥们儿一样。对于男女生的友谊,老师们持鼓励态度,即使情窦初开,他们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一分不夹杂功利的美好感情。一般,在不影响学习和身心的情况下,老师们不主张干涉和打压,而是注重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白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学习冲刺阶段,才能为人生打开更理想的大门。
适时对学生开展性教育
对于家长给孩子放安全套的问题,老师们都摇头表示为时尚早,有的甚至表示不可思议。他们也听说过未成年少女到医院做人流、未成年人性行为比例增加的新闻,但在内陆城市尤其是初中和普通高中里,绝对是少之甚少的个别行为。
与其给孩子放安全套,不如适时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对此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防范和杜绝这种行为,这是老师们的一致观点。
崔凤娥老师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生物,她说学生们对生物课上的男女生殖系统章节很有兴趣。现在,男女分开、甚至让学生自己看课本的授课方式已经落伍,老师大方地讲课让学生能更为自然、有效地接受教育。健康课老师赵艳萍曾开展过艾滋病防御课程,面对十二、三岁学生“用安全套可以预防”的回答,她给予的是表扬,她说,适当的性教育对学生有利无害。年轻老师张六梅也表示,在我国,性心理教育落后于生理教育,在一定的阶段,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承担起责任,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防止不必要的伤害。
南国峰老师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教育是一片空白,其实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教学里加入了这样的课程,他相信大部分老师可以用良好的心态去和学生进行沟通、教导。
看来,有些家长认为羞于启齿或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应该对性无师自通的想法并不完全可取,学校将早恋或性教育进行打压或回避的态度也不正确。双方应该在此问题上找适当时机对孩子进行交流和辅导,让他们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