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一堂必修课。看到孩子们认真、庄重的神情,我默默地感受着他们的感动。没多久,我隐约觉得队伍中有个学生两只脚不停地在地上划来划去,留心一看,是“调皮大王”安安(化名),我上去轻轻点了他的名,他才规矩了几分钟。没过一会儿,他又开始小声地说话。我生气了:“安安,你今天怎么了?回教室扣两颗星。”他终于安静下来了。
升旗仪式结束,我跟着学生回教室。“要那么多星有什么用……”途中,一句话飘进我的耳朵。我下意识地觉得是安安说的。“他说什么?”我问他边上的同学。“他说,扣一两颗星没什么了不起,得几十颗星也不能在期末考试中加一分。”我愕然。规范评比是我们班级内定的评比规则,表现好加星,表现不好扣星,每周得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每周之星。大家都很重视规范评比,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稍加思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既然规范分对你来说无所谓,从今天起你退出评比,停止所有加星、扣星。”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一天、两天,安安的评比栏一片空白。我以为他会来找我,可是他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到了每周评比的时间,别的同学少说也有十几颗星,安安的一栏则显示为零。我看看他,他的脸上竟然找不到一丝难受和自责。
有一天,在课堂练习中,以他的成绩可以加五颗星。但是他的“禁令”还没有撤销,当然不能加。下课后,他来办公室找我。“老师,我想加星。”“你今天终于想通了?”我没有正面回答他。“我错了……”说完,他流下了眼泪。我递给他一张纸巾,他接过去,不再说话。“有话想说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对吗?那就写下来吧!”我轻轻地说。
20分钟后,他又出现在办公室,不过,他手里多了一份“反思”。
“这事就让它过去吧,从现在起你可以参加规范评比,希望你在这星期能得到进步奖。”他点了点头,轻快地走出了办公室。
学生难免犯错误,而对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一味地批评、指责、数落,他究竟能听进去多少,他会因此而改正吗?在这个案例中,我可以在升旗仪式当天,就把安安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让他承认错误,相信表面上他也能做到。可是,这样的批评教育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适当的时候,选择冷处理,过一两天,或许他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无论是谁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在他主动来找我时,我停止了一切说教,因为他肯定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走进办公室的,这时,我所有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很多时候,笔谈胜过言谈。学生的书面反思其实是反省其内心世界的过程,效果可能更好。 (孙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