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总让父母牵肠挂肚。对孩子的教育,又是家长关心的重中之重。这不,上周本报的一篇稿子,就引起了众多读者的热议。
17日,本报接到一家长的电话,称孩子因和班上的孩子写联名信被学校停课。本报19日以《初二男生楠楠:我想上学》为题刊发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发表看法。西工区一所小学的章老师说,学校或老师动不动就停学生课是绝对错误的。凭她多年的教学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孩子出了问题,不应该埋怨孩子,而应从老师和家长身上找问题。章老师表示,如果允许,她可以见见孩子的家长,和孩子的家长沟通沟通。章老师的来电让我们感动,家长要是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老师手里,能不放心吗?
我们还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反映学校的其他问题。
许先生反映,他女儿在一所附属小学上五年级,学校经常对学生罚款,迟到了一小会儿,就要罚款5元钱,有时还被罚过10元钱。看来,我们社会上罚款的风气太浓了,都影响到学校了。
薛先生的孩子是我市某中学的初二学生,学校从2008年开学以来就说要给学生额外补课,但是市教育局规定不允许额外补课,学校就在下午放学后偷偷补课1小时,开始说1小时一个学生1元钱,补了十几次课后学校不敢补课了,现在要收取40元补课费,要一天内交齐。薛先生说,对于补课他心里很矛盾,既觉得学校的做法不对,又怕孩子不补课会把学习拉下来……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在我们接到很多关于学校的投诉中,家长都不愿透露自己的信息,怕一旦公开报道,孩子在学校里就没法呆了。学生家长的这种担心,是不是一些学校校风不正的又一种表现呢?
在来电中,一个高校学生向我们反映的一个情况令我们担忧。他说他是我市某高校的学生,这两天他们学校给全校的贫困生发了贫困补助款,一个班大概能发20多个学生,最多的能拿3000元,最少的也能拿200元。但不少学生把这些补助款不是用到学习、生活上,而是去KTV、吃饭等消费掉。他认为此现象非常不好,把国家政策都给扭曲了。这个高校学生反映的情况告诉我们,学校把补助金没有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而且得到这些款项的学生的做法也让人愤慨:占用和浪费别人资源是可耻的。
上周,我们还接到一个报料,因此特别想呼吁学校和家长再重视一下对孩子交通安全教育。事情是这样的:张女士说,17日21点前后,一个12岁的小男孩拿着书在丽春西路202医院附近走着,突然被一辆白色面包车撞倒,后被一辆行驶的拉沙车从身上轧了过去……
说完小的,我们再说说老的。王先生反映,近些日子,有个自称是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不少单位的老干部科要老干部的资料,包含电话、地址和姓名,说是要去慰问。但后来证实,市委老干部局并没有这样的活动,怀疑又是骗子在作怪。这名假冒的工作人员是南方口音,男性,电话是63700521,希望广大老年朋友提高警惕,现在社会上针对老人的骗局可是不少。 (记者 杨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