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如果说春节的隆重程度与西方的圣诞节相仿的话,那么,元宵节则是活脱脱的“东方狂欢节”。
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全市上下都在积极准备元宵节“踩街”活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独特的“节日人物”,悄悄地传递着欢庆盛世、讴歌和谐的喜庆元素。
从即日起,本报开设《红红火火闹元宵》专栏,并派出记者分赴市区各地,及时报道市民喜迎元宵节的动态及感人故事,向广大读者全方位展示各界群众的狂欢盛况,敬请读者关注,欢迎提供线索。
元宵节将至,街头红灯高挂,人人喜气洋洋,更有不少人准备好龙灯、秧歌、舞狮队伍,铆足了劲儿,准备在元宵节“踩街”活动中一展身手。
有读者想知道:过去的洛阳人怎样闹元宵?
昨日,老城的寇北锁、寇北辰两位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两位老洛阳人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过去的“元宵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引人入胜。
元宵节贴对子 人玩耍驴“放假”
现代人只有过年和逢红白大事才贴对联,老洛阳人则连元宵节也贴对子。
寇北辰先生说,过去,洛阳城内讲究礼数的人家,每逢中秋、元宵、重阳等重大节日都要贴对联。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政府经常实行“宵禁”,但元宵节就会解除“宵禁”,人们可以尽情地听戏、观灯、看社火,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玩耍。所以,元宵节的对联往往写上“金吾不禁 玉漏停催”、“千家灯彻夜 万里月连宵”、“终夜有光都是月 满城无处不悬灯”等欢快内容。
元宵节是中国式的狂欢节,老洛阳人的习惯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大家都不准干活,专心玩耍,就连牲口也要“放假”。洛阳有句俗话“老驴老马歇十六”,意思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驴、马、骡、牛等牲口都不用干活,可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主人还得好好地“伺候着”。
晨喝“清心茶” 晚吃“合盛栈”
寇北锁先生说,老洛阳人有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早晨喝“清心茶”的风俗。
“清心茶”其实是米茶,人们将小米磨成面,干炒成焦黄色,熬成稠乎乎的粥,里面加上胡萝卜丝、菠菜和油炸豆腐,再放些大绿豆、大米,煮熟后食用。清晨喝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米茶,浑身冒汗,神清气爽。
为啥叫“清心茶”?原来,人们过年前喝了“腊八粥”,洛阳人又称“糊涂汤”,喝完人就“糊里糊涂”地“忙年”(忙着过年),尽情玩耍,大手大脚地花钱。到了元宵节,老洛阳人喝了米茶,就不能乱花钱了,把心思收一收,该种地就种地,该做生意就做生意,生活步入正轨。“清心茶”的作用,类似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单位开的“收心会”。
元宵节,老洛阳人的午饭往往是饺子,晚饭才是元宵。过去的元宵多是什锦馅儿,现做现卖,不能过夜,一旦到第二天早晨还不吃,元宵就会变红,硬邦邦的,不好吃。为啥不耐放?寇北辰先生分析说:过去人穷,做元宵时除了用江米面,还会掺上不少大米面,质量不好,口感不如现在的元宵。比较讲究的人家会买比较高档的元宵,比如“合盛栈元宵”,这种元宵全用江米面做,口感也好。
“白胡子老龙”名分之争
寇北锁先生说,老洛阳人过元宵节,城乡稍有不同,城里人耍龙灯,农村人耍狮子和骑竹马。
民国时期,老洛阳城里要数东关、南关的龙灯最出名。东关爽明街一带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出生地,东关人每到元宵节,都要组织“火街社”耍龙灯,并称自己的龙是“老龙”,有资格挂白胡子,别处的龙灯都不准挂白胡子。
一般来说,南关等地的龙灯,按规矩都应挂绿胡子,小龙则挂红胡子。但南关等地耍龙灯的人,往往对东关人垄断“白胡子”的做法不太服气,常常给自己的龙也挂上白胡子。每逢此时,东关人往往“义愤填膺”,群起攻之,对“篡权者”大打出手,往往造成群殴事件。此时,老城有名望的士绅就会出面协调,责令“篡权者”取下“白胡子”。
“火弹子”开路 “放荒”吸引眼球
过去,老城人结社耍龙灯,往往形成长长的队伍。与今天不同的是,舞龙队伍的前面,肯定有人舞“火弹子”和“放荒”。
“火弹子”的构造并不复杂,是将一根长麻绳两端各绑上铁丝笼,里面装上燃烧的木炭。表演者一边走,一边借助技巧挥舞“火弹子”(有时也会原地表演或躺在地上表演),但见火球当空飞舞,呼呼生风,燃烧的木炭借助风势,越烧越旺,红红火火,颇为好看。
“火弹子”的作用,一是吸引观众,二是开路,为舞龙队伍在拥挤的人群中疏通道路。熊熊燃烧的炭火,挥舞起来火花乱溅,人人“敬而远之”,让舞龙队伍通过。
“放荒”者在舞龙队伍中站在“火弹子”之后、龙灯之前。所谓“放荒”,就是放火彩、撒彩火。负责“放荒”的人,一手拿谷糠和松香,一手拿用来引火的黄表纸做的捻儿。“放荒”也需要技巧,必须能听到“轰”的一声,彩火一扔两米多高,很吓人。
“火烧秦桧”真解恨 “老师官”也挺逗
寇北锁先生说:“火烧秦桧”、“老师官”,是老洛阳人闹元宵的传统节目,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火烧秦桧”的地点位于大关庙门口,也就是现在老城区义勇街豫西宾馆门口。民国时期,每到元宵节,义勇街的群众就会用泥土和土坯做成一个一人多高的泥人跪像,脸上涂上油彩、粘上胡子,画成南宋奸臣秦桧的模样。泥人的肚子里放火炉,里面填上煤、木炭,人们从泥人背后点火,泥人浑身被烧得通红通红的。最好玩儿的是,“秦桧”的眼、鼻、口、耳朵,是火炉的排烟口,燃烧时“秦桧”五官直冒黑烟。人们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卖国贼的切齿痛恨。
“老师官”也是元宵社火中的重要内容。表演者头戴假辫子和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身穿清朝官袍,身体被绑在一根长木棍上,木棍另一端固定在一架木板车上,其他人利用杠杆作用,将木棍上的“老师官”翘在半空中,此时表演者会做出惊慌失措、洋相百出的怪样儿,逗大伙发笑。寇北辰先生解释说,民国时期,中原人大都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清情结,所以常拿清朝官员“开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