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理科中的文科”的生物,在半学期的新课改路程中,学生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呢?
市46中生物老师王统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有两个缺陷比较常见。其一,学生对知识记忆不全、不准、不牢固,以至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这是学生感到生物难学的地方。其二,对于实验,学生很少注重过程,而更在意结果,甚至根本不重视动手操作。”
高一生物课本中有几个板块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第一章中蛋白质及其合成,第二章中细胞器的功能,第四章中跨膜运输,第五章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第六章中细胞增殖等。这些知识主要难在它们是微观的,必须通过现象对本质进行探索。
如何让这些微观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呢?王老师采取的解决措施,就是让学生亲自当模具来做“实验”:一个学生扮演一个小分子,在生物实验中,呈现出万千变化;也可以采用分组演示来比赛,学生相互之间及时提出错误并改正。通过这些措施,使实验的难度降低,让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更透彻,知识记忆也会更清晰。从目前的教学看,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内容更加深入的生物课本,学生该怎样克服缺陷,更好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呢?来看看王老师的建议吧——
①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基础知识需要记忆。王老师认为,知识不一定非要理解了才能记忆,也可以采用先灌输再消化的记忆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
②在探究中,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可把自己当成某一个重大发现的科学家,按照严谨的科学态度一步一步探究得出结论,再与课本上的结论相比看差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
③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操作,要重视理论的理解。有条件进行实际操作时,要珍惜实验机会,动手可让实验过程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