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办公室里,养了一缸鱼。
一次,我在给鱼喂食时,不小心弄翻了旁边的杯子,“咣当”一声,所有的鱼都欢蹦乱跳。于是,我就又用杯子在桌子上敲打。可是,三四次以后,所有的鱼都没有了反应。悠闲地游来游去,我陷入了沉思。教师职业的敏感,让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们。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陷入困惑,多次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就是我们所说的“屡教不改”;孩子好像对于老师的时时教育也充耳不闻。这类问题,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经常碰到,都比较头疼。
从小鱼的反应,我感觉到,是不是我们的惩戒太多了呢?就如小鱼对于第一次的“咣当”声十分敏感,多次的刺激对于它们就没有了意义。我想孩子们也一样,家长、老师不断地教育,刚开始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当超过一定的限度以后,孩子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刺激”,对此无动于衷了。
所以,我建议不管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还是慎用惩戒。
从心理的发展特点来看,儿童对于积极的评价有着积极的接受态度,而对于一些消极的评价,有抵触和厌烦情绪。我想,这一点,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所以根据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在孩子犯错误或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时,我们要下一番功夫,仔细研究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设计比较合理的教育引导方法,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大声呵斥,不断批评。否则长期下来,孩子就像小鱼一样,对你的批评教育不闻不问,麻木了。
我听说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史密斯教授养过一只小牧羊犬,每天,他都强喂小狗一勺鱼肝油,每次喂食,小狗都要反抗一番。有一天,狗从他的怀抱中挣脱,把鱼肝油碰洒了一地,接着却去舔那只勺子。史密斯终于明白,小狗是喜欢鱼肝油的,但是,不喜欢他的喂食方法。
有时,我们设定的目标和方向都没有错,因为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对,而难以成功。可见,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一次艺术创作,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反复打磨,才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当然,慎用惩戒,并不是不用惩戒,适时适度的惩戒,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孙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