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怎么学好这门功课呢?在市外语实验高中,记者从地理老师马仙玲那里取到了“地理经”。
马老师说,高一地理属于自然地理。其很强的理性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有较好的空间定位感,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新课改后,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数学很相似,就是虽然课文内容简单,课后习题的难度却远远大于课本内容,这让同学们感到解题很有难度。
马老师说,在高一课本的五个单元中,第一、第二单元相对较难,因为学生要具备空间定位感。
第一单元课本内容比较笼统,空间概念不容易建立。单凭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就想让学生的空间定位感建立起来,的确不易。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准备相应的模型,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如果有视频平台的配置则更好。
第二单元的大气运动,因推理性较强也成为一个难点。如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启动力的知识,虽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空间感缺乏,仍然是学生理解上的最大障碍。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马老师建议同学们提高图文转化能力。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图例,最好能看着图把其中蕴含的原理说出来,让这些原理烂熟于心,再拿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就不难了。
马老师强调,新课改后,地理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重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学生要在平时多留意知识的相关性并加以运用。
最后,马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新课改后地理学习的几点建议:
①要像记文科知识那样,记住地理的基本知识,达到熟能生巧。
②多看地理图示,尽力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最后筛选出解题中经常用得上的东西。
③充分利用地图册、地球仪。运用辅助工具不仅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而且节省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④要多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无处不在。气温的变化、风霜雨雪的形成等都是地理知识。因此,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问为什么,并通过各种渠道找出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积累中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