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状况:“君子偕老”匾长170厘米,宽90厘米。上款为“清钦命提督河南全省学政、刑科给事中邵曾庚为”,下款为“吕起曾同妻郭氏立”,匾文为隶书。该匾四周出沿,没有雕饰,简洁素雅。
专家点评:在封建社会,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的人才会被赏、赠匾额,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夫妻关系亦被崇尚。“君子偕老”匾正是称颂夫妻感情和谐美满的典范,它对研究当地家族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夫妻偕老传佳话
新安县薛村的吕家是洛阳明清时期的著名世家。“君子偕老”匾,就保存在吕氏后人吕明治家中。
“君子”,是题匾者对受匾人吕起曾的敬称;“偕老”,是对夫妻相调、相伴至老者的赞赏。根据《吕氏新安宗志》、《宗祠祭规》等祖传书籍及题匾者和受匾人生活的年代,可推算出这块匾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题写。
题匾者邵曾庚曾官至河南学政、刑科给事中。而受匾者吕起曾是清朝监生,候选州同(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从匾额内容来看,吕起曾和他的妻子郭氏琴瑟相调,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美名传扬在外。
在封建社会,婚姻关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的根本,是家族兴衰的关键,倍受重视。因此,吕起曾一家就被作为典范来赞扬。然而,邵曾庚毕竟是一个京官,吕起曾仅是一个候补官员,他们是如何熟悉以至于亲密到题匾相赠的程度呢?这还要从吕起曾及其家族说起。
名门望族的兴衰
薛村的吕氏据传是宋朝名相吕蒙正的后人。元末明初,吕氏后人中有一个叫吕黑斯的人,曾在新安县率众助朱元璋追杀对手。朱元璋很高兴,赏了他一个指挥千户的官,并准备撤离时把他带走。但那时吕黑斯年纪已大,就让儿子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吕家从此蒸蒸日上,不断有人在朝廷当官。
到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吕家出了一位大家——吕维祺。
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26岁的他考中进士,后屡屡升迁。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他出任南京兵部尚书,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后,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军进攻洛阳,吕维祺尽出家财,设局赈济战乱灾民。洛阳城被攻陷后,吕维祺被俘,农民军中有人知他品行端正,欲释放他,但他“不辱大节”,在周公庙内引颈受死,后被朝廷加为太傅,谥号忠节。
吕维祺的同父异母弟弟吕维 也很有才能,但当时也陷入了灭顶之灾,于是,吕氏族人从新安县城四散逃命。吕维
的母亲田氏领着父母双亡的5岁小孙子吕兆琚逃到薛村娘家,此后,吕家人开始在薛村生活、繁衍起来。
到了清代,由于重视教育,耕读不辍,吕氏家族很快又兴旺起来。从顺治到乾隆,吕氏四代人中有14人成为著名学者、诗人,至少有7人在科举中考中进士,占明清新安县全部进士的1/3!
其中,吕维祺的二儿子吕兆琳在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中进士,为孟津王铎的女婿,历任监察御史、户部仓场侍郎等职。吕兆琳的二儿子吕履恒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中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吕履恒的儿子吕守曾在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中进士。吕兆琳的三儿子吕谦恒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进士,是著名的文学家,与方苞过从甚密。吕谦恒的儿子吕耀曾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仓场侍郎等职,同时还是著名诗人,著有《横山诗草》等。
而吕维
一支也不示弱,他的儿子吕兆琚生有三子,分别为吕健恒、吕益恒、吕世恒。吕益恒的儿子吕扬曾、孙子吕公焕两人均为中宪大夫。吕公焕的儿子吕嗣关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中举,官至直隶顺天东路同知。
而吕世恒的儿子吕起曾,也就是这块匾的主人,为候选同知。吕起曾的儿子吕公烈官至参军。
这样一个大家族,在当时当然很受重视。据传,其家族中曾保存过一块“大夫第”匾,是清朝宰相刘墉所题,可惜这块匾在解放初期被毁。
规模宏大“参军第”
虽然匾额不存,但规模宏大的“参军第”现在还存于薛村老街,看到这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可以想见当年这个大家族的辉煌。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吕起曾的儿子吕公烈率薛村族人,斥巨资在村东南建了一座东西宽12米、南北长60米的薛村吕氏宗祠,并在祠旁建了一座私塾和一座魁星塔。
次年,他又在村中街南边建起一座宅院,即“参军第”。
这座四进大院坐北朝南,临街房、过厅、二厅和上房均面阔五间,各小院中对厦皆出前檐,形成走廊。整座院子东设小巷,西有花园,档次非常高。
实际上,“参军第”只是当地吕氏家族院落的一部分。在其北侧,还有一座“凤凰展翅”样式的大宅院,为吕公烈的曾祖父吕兆琚所建。吕兆琚45岁时,吕氏家族已十分兴盛。他参照京城豪华官宅,在村中同时建起了3座宅院。这些宅院均坐北向南,进深60余米,每座宽约11米,有“走马门楼”。
从院门往里走,整座宅子趁着地势由南向北逐进升高。前面是高大轩昂的过厅、二厅和上房,装着格子门,上面隐约可见雕花。上房后是两层的阁楼,据说是给家族里的小姐们居住的。宅院后面还有花园,结构紧凑,小巧玲珑。
来到村东的吕氏宗祠,其西厢房一处墙壁上至今还镶嵌着一块刻制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的“戒石”,石上刻着用来教育薛村所有吕氏后人的《孝睦房训词》和一首《望江南词》。《孝睦房训词》写道:“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妨家两字曰,淫与暴;亡家两字曰,盗与奸。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做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正是吕氏后人严守家训,形成良好的民风及和谐的环境,才使众多的古建筑虽历经300余年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
栏目统筹 陈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