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6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鞍跨柳腰 舒展豪放
高贵典雅 英姿勃发
众志成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5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高贵典雅 英姿勃发
  文物名称:彩绘戴帷帽骑马女俑

  时    代:唐代

  尺    寸:高41厘米

  现    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

  从隋统一经唐到五代十国,随着政局的变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隋代初建,服饰承袭前代。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继位,在民间大选宫女。千百名宫女争奇斗艳,上有彩珠映鬓,下有锦缎裹身,以求得宠,遂形成服饰艳丽之风,并蔓延到民间,妇女们纷纷效仿。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代国力强盛,政局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相当发达,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西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与日俱增。唐代的服饰吸收了西方的外来文明,衣冠服饰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都洛阳作为国际性大都市,胡化程度日益明显,1984年在偃师杏园村唐李嗣本墓出土的彩绘骑马女俑就是实物例证。

  你看那马勾首引颈,双耳直立,剪鬃短尾,躯体健硕,骨骼分明,四肢挺立。马鞍上端坐一女子,头戴帷帽,面施粉妆,表情端庄,双眼直视前方。她上身外套半臂衫,内穿窄长袖襦衣,袖长几乎掩住手;腰部系带,下身着袴,足蹬靴,右臂下垂,左臂微伸作持缰状。这件作品通体以彩绘装饰,可惜部分彩绘已经剥落,但仍可看出当年的精美华贵。

  帷帽又称席帽,源于西域胡羌的幕离,是一种用藤席或毡笠做骨架、糊裱缯帛、高顶宽檐的帽子。帽檐缀的网状面纱叫帽裙。帽裙长可遮挡全身的称幕离,后来帽裙缩短至颈部,这就是帷帽,造型和斗笠相似。据《事物原始》记载:“帷帽创于隋代,永徽中拖裙及颈。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纱全幅缀于油帽或毡笠之前,以障风尘,为远行之服,盖本于此。”《旧唐书》记载:“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幕离渐息。”《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武则天时开始以骑代车,“宫人从驾,皆胡帽(即帷帽)乘马,海内效之”。唐代社会开明,妇女也热衷于户外运动如骑马等,并盛行戴帷帽,这反映了唐代女子追求自由豪放生活的风尚。唐代无名氏《咏美人骑马》就是明证:“骏马娇仍稳,春风灞岸晴。促来金镫短,扶上玉人轻。帽束云鬟乱,鞭笼翠袖明。不知从此去,何处更倾城。”开元、天宝年间,长安、洛阳胡化极盛。唐代元稹《法曲》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李嗣本,陇西(今甘肃)成纪人,初举中进士甲科,补金州西城尉。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终于宁州录事参军位,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与夫人范阳卢氏合葬于偃师县西13里的武陵原新茔。

  生活情趣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陶俑的艺术创作。洛阳出土的这件彩绘骑马女俑,马神完气足,矫健有力,俑丰满适宜,服饰华美,闲适优雅,表现了唐朝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质,再现了盛唐时期贵妇出行的形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