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热血忠诚谱写鱼水深情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5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2008年5月12日,山河破碎,华夏同悲。驻洛96542部队受命于危难,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巴蜀大地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抗震救灾之歌——
热血忠诚谱写鱼水深情
官兵在关门山营救被困群众。 记者 潘郁 通讯员 韩一杭 摄
  2009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96542部队记一等功。

  面对这至高无上的荣誉,部队长王洪只是微微一笑:“荣誉是人民给予的,是官兵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面对荣誉,我们将更加珍惜荣誉,为人民群众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震撼了中国大地。5月15日,王洪率领该部第一梯队84名官兵,于当日零时从洛阳乘专机出发,朝绵竹挺进……随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304名官兵与时间赛跑,与震魔搏斗,展开了一场抢险救人、安置群众、重建家园的战斗。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是他们冲锋陷阵的战场。昨日,记者走进军营,与官兵们一起回忆那令人终身难忘的一幕幕场景。

  灾情就是命令 抗灾就是打仗

  “当大灾来临,我们选择了冲锋在前,挑战生命的极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军人的使命。”战士黄君权的这句话,代表着96542部队全体官兵的心声。

  2008年5月12日当天,得知汶川地震的准确消息后,官兵踊跃报名要求到抗震一线,628人递交了请战书,2人写血书请战……官兵们说,看到同胞受难,他们心如刀割。

  15日,该部抗震救灾第一梯队84名官兵到达绵竹灾区后,不顾劳累,立即投入救援战斗。

  地震发生后,汉旺镇80%的房屋倒塌,电力、通信全部中断。一所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因供电不正常,数千名受伤灾民无法接受救治手术;一所学校和一座医院的废墟下,数百名群众被埋……学校和医院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作业空间狭小,抢救难度非常大。官兵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巡查线路,排除故障,从散发着腥臭味的废墟上开挖出管线沟,在尸体边敷设电缆……

  战士的汗水换来的是一根根电线杆拔地而起,一盏盏路灯挂上电线杆。

  15日18时30分,医疗救助中心通电成功;21时,汉旺镇的街道一片通明。

  …… ……

  挺身谱写爱民曲 力挽倾厦救亲人

  在参加抗震救灾的那段日子里,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用生命和汗水为灾区人民换来幸福的诺言。

  5月17日6时,当得知绵竹市九龙镇青泉村关门山中仍有6名老人被困、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部队迅速成立一支由30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火速赶往关门山。关门山海拔2300多米,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30公里。地震发生后,原本森林茂密的山中到处都是因地震造成山体坍塌形成的秃山,越往里走情况越糟糕,并且余震不断,危险重重。但官兵们没有放弃,他们在先后翻越11座大山、趟过7条急流,经过5个半小时的艰苦接力后,终于把被困5天5夜的6名老人成功救出。前来迎接的村民们握着官兵的手,连声说:“共产党好,解放军好!”

  正是凭借着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在随后的救援中,该部官兵一次次克服苦难,为受困群众打开一条条“生命通道”。

  争分夺秒创奇迹 挑战极限夺胜利

  看着震后的绵竹,政委王庆先深深地感到,尽快让灾民有一个安全的住所,是最能让灾民尽快树立起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的。

  5月22日,当得知一批灾区紧缺的帐篷刚刚运抵灾区后,部队立即与绵竹市民政部门协调,希望能够尽早为灾民拿到帐篷。

  “今天晚上,就要让群众住进有水有电有厕所的安居帐篷!”王洪给部队下了铁命令。

  时间紧迫!官兵们紧急行动。

  20分钟后帐篷搬运到位……

  2个小时后,临时划定的安置点垃圾清理完毕……

  又1个小时后,外电源接通……

  2个小时后,自来水池和厕所修筑完毕……

  又过了2个小时,可容纳1500人居住的100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毕。

  这个帐篷区成为绵竹市搭建灾民帐篷区的样板。

  5月24日,绵竹市抗震指挥部将一项新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该部——在东北镇原轮胎厂的废墟上搭建2000顶帐篷。

  部队立即投入兵力300人,全力攻坚。经过官兵们连续5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2000顶帐篷拔地而起。这2000顶帐篷,让1万余名灾民有了一个简易的“新家”。

  随后,部队又承担了重建河兴村的重任……

  “震灾无情/战士千里驰骋/阳光下的奋勇/深夜中的拼命/还有这废墟中/憨态的睡容/席地而卧间/诠释着军人/新的使命。”当我看到这首部队官兵自己创作的诗歌,心中唯有一个感受:子弟兵,无愧是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本报记者 李燕锋 通讯员 陈鹏安 唐海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