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的群众人山人海,心情急切。记者
陈占举 摄 | |
昨天是“5·12”大地震周年祭,顺应当地民众祭奠遇难亲人的要求,封闭了一年的北川县城全面开放。消息一传出,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这里,凭吊的群众把从安昌镇通往北川老县城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北川出现了数十万人共同举哀的场面。
我们跟随凭吊群众的洪流,赶往北川县城,参加北川地震周年祭。
北川道路拥堵10多公里
昨日一大早,我们从绵阳市区出发,经过闻名遐迩的九州体育馆,这里正在举行地震周年纪念活动,身着盛装的羌族同胞用独具特色的羌族歌舞答谢各界同胞的援助。
在安县黄土镇,我们的车被堵了半天——这里正是北川新县城城址,大地震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这里正举行一场大型文艺活动,纪念北川的新生。
我们到达安县安昌镇时,这里拥堵非常严重。车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永安镇,已是寸步难行。我们只好徒步前进,在山路上艰难跋涉了15公里,才赶到擂鼓镇。
一路上,徒步前行的各族同胞川流不息,其中有不少身着民族服装的羌族同胞。一位姓蒲的羌族姑娘说,她是北川禹里乡人,很多亲人和乡亲都在北川县城遇难。从北川封城到如今,他们第一次有机会进入北川县城。一年了,他们特意赶来祭奠遇难的乡亲。
就这样,大家都徒步进入北川擂鼓镇。在这里,我们搭乘当地老乡的摩的,翻山越岭,从一条山间小道赶到任家坪。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半,全国哀悼的时间。
数十万人共祭同胞
我们刚走到北川中学,就听到鞭炮声不断从地震废墟附近传出。走进校园,废墟前的地上满是香烛和菊花,香烛和鞭炮的烟雾袅袅上升,不时有哭声从人群中传出……这里是北川县单位面积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上千名师生顷刻间遇难,这也让北川中学成为让所有中国人伤痛的地方。
我们从北川中学下行,走不远就是北川封城后的大门。现在,这个大门向所有人打开了。一路下行,一块块巨石还保留着地震发生时的形态,在通往北川的路口虎视眈眈,像一个个怪兽。但在山路边的山沟里,“9·24”洪灾形成的泥石流把这里彻底掩埋,让北川再遭遇一次伤痛。
在第一个山路转弯处,当地政府设立了一个祭台。在祭台前眺望,北川震后遗址历历在目。祭台上,各界群众献上的鲜花和香烛一字排开,过往群众纷纷驻足祭拜。
走进北川,震后触目惊心的场面依旧保持原样。北川县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卫生系统……都在自己单位原址前举行追悼活动,追悼的横幅和花圈随处可见。在北川小学前,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带领下,祭奠自己遇难的老师和同学;在一处房屋遗址前,一个女孩长跪不起,为遇难的父母痛哭;在一处倾倒的房屋前,两张照片让人心碎,一个是英俊的男子,另一个是可爱的儿童,一名妇女在怀念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她旁边的另一处遗址前,一个花圈上写着:“妈妈,我们很想您……”
在一处遗址前,一位羌族老妪号啕大哭——在地震中,她的家园被毁,还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看到老人哭得伤心,一位执勤的女民警过来边劝慰边为老人擦去眼泪,而她自己的眼泪却止不住掉了下来……
北川,一个被地震毁掉的美丽县城;地震,给无数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
北川集体公墓前万众凭吊
北川县城中心有一座集体公墓,这里曾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大地震来临时,这里遭遇了灭顶之灾。为了纪念被掩埋在地下的亲人和同胞,这里被建成了一座集体公墓。
周年祭来临之际,这里摆满了黄、白菊花,菊花组成的“5·12”字样赫然在目。墓碑上,只有简单几个数字:“2008·5·12,14:28”——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刻在这里被凝固。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都来这里献上花圈,哀悼北川遇难同胞。在公墓旁边,各界群众纷纷驻足,鞠躬默哀;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在这里点燃香烛进行祭拜。祭奠活动从早上到下午始终没有停止,直到警方宣布下午5时30分关闭大门,还有不少群众久久不愿离去。
县城旁边,滔滔的北川河仿佛在为家乡亲人呜咽;周边大山上,道道滑坡体就像大山流下的眼泪;天空中,铅云密布,像在为同胞们披上黑纱……
山河变色,万民动容。北川,你在大地震中倒下,一个民族却达到空前团结。就在安县黄土镇,“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大幅标语正在向世人昭示:北川正在阵痛中像凤凰涅槃一样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