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生命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孙宝云:给特殊孩子一个特殊的家
河南计划5年培养
引进上百名“名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5月17日是第19个“全国助残日”,此次主题为“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
孙宝云:给特殊孩子一个特殊的家
本报记者 赵千里/文 张光辉/图
  认真练习爵士鼓的杨博。
  孙宝云就是杨博的依靠。
  满载荣誉的杨博。
  在我市,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曾在2005年作为11名中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员家庭代表(含港澳台)中的一员,到日本参加2005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儿子曾在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上获得乒乓球双打第三名的好成绩。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对看似特殊的平凡母子创造着奇迹?昨日,记者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了解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

  一串串脚印 一座座奖杯

  “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总是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昨日9时,在一间摆设简单的小屋内,一名青年投入地敲着爵士鼓,一阵阵歌声铿锵有力。

  他就是我市的特奥明星——杨博,一位智商只有40的中等智障人士。

  房间不大,但陈列着一座座奖杯,记录着一段段感人的往事:

  2002年9月,杨博作为主力中锋,协助省特奥篮球队在第三届全国特奥会上夺得团体亚军,并被组委会授予运动员道德风尚奖;

  2003年10月,杨博的电子琴独奏《步步高》荣获河南第四届培智学校文艺汇演二等奖;

  2004年7月,在沈阳举办的特奥会东亚区乒乓球赛上,杨博不但摘取了少年组男子单打的金牌,还和队友一同拿到了男子双打铜牌,并获得了运动员道德风尚奖;

  2004年7月,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大赛上,杨博的电子琴独奏《编花篮》夺得西乐类金奖,而在西乐类的近百名选手中,他是唯一的智障选手;

  2007年10月,在上海特奥会上,杨博和队友获得乒乓球双打第三名的好成绩;

  2008年12月,杨博获得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你最有才”活动励志奖;

  2009年4月,杨博在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优秀表演奖;

  …… ……

  看着这些奖杯,杨博的母亲孙宝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1年前。

  1988年的一天,孙宝云带着两岁的小杨博到医院去检查,因为儿子走路时腿总是发软,说话也慢,总是比不上同龄的孩子。检查结果出来了,儿子的智商只有40,属于中等智障(智商在70以下属于智障)!霎时间,孙宝云觉得天就要塌下来了。但从儿子那无邪的眼睛里,她看到了一种对她深深的依赖,为了儿子,也要坚强!

  生下来只有2千克的小杨博,打小体弱多病、胆子很小,为了让儿子有个好身体,孙宝云想尽了办法让他多做运动,通过运动来让他锻炼身体,增强他面对生活的勇气。

  由于胆子小,直到4岁时,小杨博还不敢在公园里的蹦蹦床上玩。一次,孙宝云急了,狠狠心硬把他推了进去,他哭了一阵后,慢慢也学着别的小朋友开始蹦了起来。

  看着儿子玩得越来越开心,孙宝云也笑了,眼泪难以控制地流了出来。

  练武术、学游泳、打篮球、下象棋、打乒乓球……她都鼓励儿子参加。为了让儿子学得好,每次她都多花钱,请教练给儿子开小灶,而教练们对杨博也格外照顾。

  就这样,21年来,孙宝云就像是杨博的拐杖,帮助他在人生的历程中踩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赢得了一次次热情的喝彩,如今的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是我市某四星级酒店康体部的一名乒乓球陪练员了。

  贴心的交流 心灵的慰藉

  智障人士在社会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学习知识,而是社会上部分人对他们的隔离以及蔑视、侮辱。智障孩子难以同外界沟通和交流,就可能永远地与这个社会隔离,几乎是生活在真空中。

  对智障人士的教育非常麻烦,杨博小时候很好动,和别的小朋友又玩不到一起,孙宝云不敢把他送到幼儿园,只好请保姆帮着带,4年中,她先后为儿子换了近20个保姆。到了上学的年龄,生性好动的杨博总是在课堂上忍不住做些小动作,把课堂秩序弄得乱乱的,只好到一名退休教师在家里办的只有几个孩子参加的补习班里学文化课,直到9岁时,杨博才进了培智学校。

  而在老城培智学校门口,常常有一帮人纠集着一群孩子,用手指着学校内的孩子大声骂:“看看,‘憨子学校’里面,一群憨子!”其实,智障儿童从小就常常被同一个家属院的孩子们孤立、侮辱,经常被吓得不敢出门,再加上父母怕有一个智障孩子被同事、邻居们看不起,常常终日把他们锁在家里,不让他们出门。

  孙宝云说,如果你和智障孩子深入接触一段时间,你会真切地发现,智障孩子个个心思单纯、感情丰富,而且绝不会有害人的心思,他们是那么渴望和别人接触,想融入到精彩的社会生活中去。

  杨博刚到篮球学习班报名时,教练担心他受不了这种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可3天后,教练便满意地对孙宝云说:“这孩子打篮球没有问题!”但仅仅过了几天,孙宝云的喜悦就被忧伤所代替。一天,她提前来到了训练场,被看到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那是训练的休息时段,其他孩子都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小杨博独自坐在一旁,眼睛专注地看着篮筐,完全没有其他孩子休息时的那种喜悦。从那之后,只要有时间,她就到训练场多陪陪孩子。

  一位教师曾激动地说:“非典疑似病人被隔离,常常只有数天或数周时间,就令人难以忍受,而智障孩子被同龄人甚至被亲属隔离,往往是数十年乃至一生!”

  这样,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孙宝云的脑海中诞生了:构建一个大家庭,让更多特殊的孩子走到一起、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将智障家庭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困难。

  2005年,洛郑特奥家庭支持网联谊会成立了!

  构建一个家 明天会更好

  洛郑特奥家庭支持网联谊会的目标就是,通过家长之间、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联欢,鼓励运动员们坚持体育锻炼,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2006年的我市元旦长跑,就成为了孩子们初次崭露头角的舞台,16名智障孩子报了名,刚开始家长们都担心他们坚持不下来,表示就算扶着孩子也要让孩子到达终点,没想到16名队员全都坚持跑到了终点,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现在的特奥家庭支持网联谊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来自郑州、开封、南阳的智障家庭也纷纷加入进来。

  截至目前,孙宝云依托互联网成立的特奥家庭虚拟网已发动了200多个家庭参与其中,并受到了中国特奥会和东亚区特奥会相关人员的赞扬。

  现在的孙宝云讲起特奥精神来滔滔不绝,通过参加特奥运动,智障人士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动作技能、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友谊,特奥运动员将这些益处带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积极地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之中,可以增强其应对生活挑战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终成为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公民。

  告别时,看着认真练习爵士鼓的杨博,记者不禁慨叹说:“让我们共同投身到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的事业中来吧,这些特殊的孩子需要我们无私的关爱!”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