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古渡沿用数千载
黄河之上有美名
司空见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洛阳地名探源
古渡沿用数千载
黄河之上有美名
记者 陈运团 通讯员 任坚强/文 见习记者 赵俊善/图
白坡村凤凰寨南寨门
  白坡村

  地方状况:白坡村是吉利区的一个行政村,地处黄河北岸,南与孟津县白鹤村隔河相望,西距小浪底水利枢纽17.5公里。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是黄河上著名的古渡口,也是洛阳的戍守要塞。该村由白坡、渡口两个自然村落组成,滩多地广,水利、交通发达,目前拥有人口3300余人。

  村名由来:这里古称冶坂、汉祖渡、垒波津等,五代十国以后改称白坡,改名原因与黄河流经此处时的形态有关。九曲黄河奔流到孟津段,出了济源坡头村附近的峡谷,水流变缓,河道也变宽分叉,在吉利坡底村以下称破河,坡头村至坡底村之间的8公里河道称坡河。白坡村恰处于坡河中段北岸,取半坡为名不吉,遂根据村前河道中碧水白波的景象,取名白坡。

  白坡古渡,史上显赫

  “五更更鸡叫唉唉,东方发亮把船开。双手推开龙摆尾,一拉两开凤凰飞……”日前,在吉利白坡村的黄河岸边,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说起村中的陈年旧事,禁不住哼起了代代流传的船工号子。

  在这悠悠歌调的刺激下,老人们满面红光,情绪亢奋,仿佛回到了青壮年时期,正在黄河上行船运货,摇橹弄潮。

  作为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古渡口,白坡早已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记忆里!

  该村村民陈小六喜爱文史知识,长年坚持研究当地历史风物,不久前还联合多位老先生,编撰出版了一本《白坡村志》。据他介绍,白坡村北依太行余脉,南面滔滔黄河,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加之村前河阔水深,拥有得天独厚的舟楫之利,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渡口,长盛不衰,是调兵遣将、运输物资的通道,也是攻守洛阳、进军四方的河津要塞。

  在他看来,白坡村史上经历过的大事件,最早的当属周武王渡河伐纣战事。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暴虐,天愤民怨,武王姬发遍告天下诸侯,在孟津会盟,宣誓对其进行讨伐。他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和甲士45000名,分乘47只大船,用3个昼夜抢渡黄河,就是在白坡渡口一带登的岸,然后浩浩荡荡向商都朝歌进发。时至今日,白坡村周边还保存着北陈、南陈等村名,它们实际上是由当时军队驻扎的“北阵”、“南阵”流传演绎而来的。1975年,白坡村中还曾出土过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爵。

  从商朝末年开始,历朝历代,白坡都是各方征战、抢夺黄河天险的核心地点。周敬王元年,王子朝发难,入据位于今天洛阳王城公园一带的王城,迫使周敬王出奔狄泉,晋国大夫籍谈也是率军从白坡附近南渡黄河,平定了叛乱。西晋暴发“八王之乱”,在长达16年的混战中,河阳是各方争夺的要地,白坡渡口(时称冶坂津)一带河桥的得失,便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南北朝时期,北魏军队接连在这里的河面上架设浮桥,强渡黄河,然后奔赴洛阳,与南朝的刘宋政权争夺天下。到了唐宋时期,这里还曾是河清县的治所……

  历史上,许多朝代为确保都城洛阳的安全,都把黄河以北包括白坡在内的河阳地区纳入京畿之地,直接进行控制管理。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到的“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诗句,就直接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战事之大。

  大船故事,久久流传

  到了近现代,白坡一带的地理位置仍极为重要。

  1938年,日寇铁蹄踏向白坡,大批日军在该村驻扎,控制河防,时间长达7年。日军盘踞在村中的陈寨之上,将住户全部赶出,使大量村民流落他乡,寄人篱下。他们还四处烧杀抢掠,毁房伐树,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为充分利用白坡这一黄河要津,八路军不断组织游击队对日军进行偷袭。1938年夏,八路军在该村秘密设立驻白坡渡口办事处,主要负责太行山至洛阳间的人员往来安全及物资渡河事宜。朱德总司令赴洛阳与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会晤,就是从白坡渡的河。

  日军投降后,1946年初,国民党迅速派出90军53师37旅,由黄河南岸渡河,从白坡渡口上岸,抢占黄河以北的战略要地。他们把司令部设在白坡村的凤凰寨中,在白坡村及周边村庄大建碉堡,形成进攻我解放区的桥头堡。1947年11月,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黄河北岸全部被控制,白坡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随后在白坡发生的“邓小平拨粮造大船”的故事,直到今天,当地百姓仍念念不忘。

  1948年9月16日,邓小平在西柏坡参加“九月会议”后,取道孟县白坡渡口回中原解放区。等船时,他深深地意识到这个千年古渡口的重要性,便指示当地负责人尽快造大船,最好一只船能装半团人、10辆卡车,以适应我解放大军渡河南下的需要。

  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当年10月,太岳专署迅速拨给孟县13.5万公斤小米,作为造船的专用经费。孟县民主政府立即组织数百名能工巧匠,经过5个多月奋战,造出一艘大船。它长29米,宽10米,有上下两层船舱,重达数十吨,一次可载千人过河,十分雄伟。船下水的时候,邓小平亲自发来贺电,并为它取名“胜利号”。随后,这艘船在黄河上南来北往,纵横驰骋,运载兵员物资,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沧桑巨变,古寨仍存

  得河运之利,从古至今,白坡村在当地长期富甲一方,有“金白坡”之称。

  据陈小六介绍,旧时,黄河天险阻碍了南北两岸人员和货物的运输。白坡村以西的黄河两岸由于山多,不宜建渡口;下游虽有众多渡口,但河水反复无常,很不稳定;唯独他们这里条件优越,所以,他们村的渡口码头就成了黄河中下游千余里河道上最佳的码头,是数省水运货物的主要集散地。白坡村的航运业过去十分繁荣,几十年前,这里每天还有五六十艘船靠岸卸物,仅他们一个村就有船户十多家,数百村民以船为生,获利甚丰。

  岁月如梭,随着社会的发展,白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7年1月2日,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沿用了数千年的白坡古渡和黄河两岸的众多渡口一样,终于完成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村民开始转为经营农业、工业和商业。而白坡村随着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的建设,也和周边的众多村庄一起,成为洛阳的一部分。

  不过,如果你现在来到白坡,仍可找寻到当年的风貌。在白坡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5座古寨,从东到西分别为小寨、凤凰寨、陈寨、南寨、北寨。这些高达十余米的古寨大小不一,许多旧时的官署、庙宇、民宅等仍保留着,屋舍俨然,古雅朴素。其中的凤凰寨,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800米,被当地百姓俗称有“33条街、33眼井、33盘碾、33盘磨”,充满了神秘色彩,为吉利名胜之一。据该村负责人权大社、李新立介绍,目前正在进行旧村整治,他们一定会保护好这些古寨和村落,让更多的人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