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声“杨妈妈”,两眼噙泪花
广告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2007年6月1日,他生命垂危,素未谋面的她无偿捐献出造血干细胞,使他获得新生。《洛阳日报》相继刊发3篇报道,
一声“杨妈妈”,两眼噙泪花
见习记者 陈兵/文 记者 高山岳/图
杨宝健(中)带着礼物来洛感谢恩人。
  “妈妈!你是杨妈妈吗?”昨日上午,当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主治医师、41岁的杨春萍的身影刚出现在保健中心会议室门前,等候多时的杨宝健突然发出热切的呼唤。看到杨春萍脸上绽放出笑容,向他张开双臂,他知道,这声“妈妈”没有叫错。

  虽然从未谋面,但一直深埋在自己心里的“杨春萍”不就是眼前这样吗——眉目慈善,笑意盈盈。他一下扑向那个张开的怀抱:“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时光仿佛瞬间回到2006年,杨宝健那个被白血病的愁云笼罩着的18岁。

  一次成功的“生命对接”

  杨宝健是新密市超化镇人。2005年5月,一次持续发烧使他原本健康的身体每况愈下。当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的病情已非常严重,经过化疗救治,病情才稍稍缓解。

  在生与死的煎熬中,2006年12月,来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的消息让杨宝健看到一线生机,杨宝健的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型资料与洛阳的一名捐献者相合。

  洛阳市红十字会找到了这名捐献者,她就是杨春萍。2007年6月1日上午,经过近3个小时手术,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在郑州顺利完成,杨春萍血液中的55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注入杨宝健体内。30分钟后,“生命对接”顺利完成!经过3个月的观察治疗,杨春萍的造血干细胞在杨宝健体内种植成功。

  根据有关规定,捐献者与受助者一年内不能见面。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经过这场“生命对接”,仍然是素不相识。杨宝健说:“从我走出病房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见到她,叫一声‘妈妈’。”

  2009年5月31日,在洛阳市红十字会和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帮助下,杨宝健母子赶到洛阳,默默等待6月1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杨宝健说,5月31日,想到日夜思念的杨妈妈就在咫尺之遥,杨宝健一遍遍抚摸自己带给杨春萍的礼物——土鸡蛋和面粉,彻夜难眠。

  6月1日9时,杨宝健和母亲来到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会议室,等待与杨春萍相见的那一刻。他说自己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希望认杨春萍为“妈妈”。“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杨宝健哽咽着说。

  当杨春萍出现在会议室门口时,杨宝健从沙发上一跃而起,双手捧起鲜花送到杨春萍手里,连声叫着:“妈妈!妈妈!”杨春萍连声答应。杨宝健的母亲接着将一面写有“奉献爱心 点亮生命”的锦旗和土特产送到了杨春萍手中。杨春萍也拿出自己给杨宝健准备的礼物——一部MP4,还把耳机给杨宝健戴上。

  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杨宝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与杨春萍以母子相称,在座的很多人为之动容。

  “娘儿俩”相依而坐,说起了悄悄话。“你身体怎么样?”杨春萍急切地问。“身体恢复得很好,今年家里的麦子都是我收割的。”杨宝健骄傲地回答。

  杨春萍说:“看到你这么健康,我很高兴。希望你继续坚强地走下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 杨宝健则表示:“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予的,是杨妈妈给予的,今后遇到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会像杨妈妈一样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行动起来 挽救更多的生命

  据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介绍,杨春萍是我市首位女性捐献者、中华骨髓库紧急扩容时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的首位捐献者,也是继我市空空导弹研究院王传庆等人之后的第四位捐献者。

  杨春萍说:“能与杨宝健配型成功,我觉得很幸运。在中国人中,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与患者的低分辨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正因为如此,我才不能轻言放弃。”

  杨春萍的话也代表了王传庆等捐献者的心声。王传庆捐助的重庆女患者已经因为排异反应而死亡,而另两位捐献者对自己的捐献对象的近况不了解。

  杨宝健说:“我住院治疗时,同一病房的3个病友都因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而死亡,我能活着是个奇迹!”

  杨春萍则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