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饕餮纹方座铜簋
时 代:西周早期
尺 寸:高30.5厘米 口径22厘米
底座长宽均为19.2厘米
重 量:15.3千克
现 藏:洛阳博物馆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礼仪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礼仪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礼”是一种制度和社会意识观念,而“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古代,礼仪是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带有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并有与之相匹配的青铜器皿。
夏商周青铜器类型多,数量大,广泛用于当时的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等礼仪活动。洛阳作为西周的陪都,出土了很多青铜器。1977年洛阳北窑686号墓发现的饕餮纹方座铜簋就是其中的一件。
你看它,造型别致,上边是圆圆的簋,侈口,方唇,鼓腹,圆底,圈足,下边则是正方形座。特别是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圆雕象鼻兽头耳,兽头上的卷角高高耸立。整体形状上圆下方,器腹及方座四面均有浮雕宽大的饕餮纹饰,圈足饰夔纹。内底铸铭文“作宝彝”三字。“彝”,是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簋属于青铜饪食器,主要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代簋多圆形,西周新出现三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等。商和西周簋体厚重,春秋簋胎薄,战国以后簋少见。但簋与鼎一样,还被赋予礼仪内容,成为区别尊卑贵贱、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志。从出土情况看,常以偶数的簋,与奇数的鼎配合使用。这与古代文献《仪礼·聘礼》、《礼记·玉藻》记载的列鼎制度所规定的祭祀标准,即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庶人用一鼎无簋的礼制相互印证。
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由鼎盛走向衰退的特殊时期。西周早期青铜器造型纹样沿袭商代晚期,但也有变化,如酒器爵、觚、斝、卣明显减少,食器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盆等数量增加,特别是鼎和簋的式样大大增加。这件饕餮纹铜簋,造型新颖,纹饰怪异,充分证明当时的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同时,圆簋方座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的体现,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由此可以推断,这件铜簋不是普通的饪食器,而是西周早期祭祀礼仪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