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审计的力量在于铁面公开
大楼倒下,击穿多少底线?
新闻网广告
《新闻时评》 欢迎投稿
莫让“高考加分”成为社会公平之痛
“六连号”
仍有很多悬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9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Argument 异论锋生
“六连号”
仍有很多悬念
  【新闻背景】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调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一起由社会中介人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经济适用房摇号进行舞弊、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目前,5名涉案人员已被抓获,5名国家工作人员因渎职、失职受到严肃处理。(本报今日10版)

  官方公布的案情里,有两组数字,颇有悬疑味儿。第一组:(王频和柯鹏)分别向每名委托人收取8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费用。第二组:上述5名涉案人员共收受委托人的好处费近百万元。你看出名堂了吗?

  试想,向每名委托人收取8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费用,总额“近百万元”——难道5000人中被摇出的124名“幸运儿”,竟有一半人参与了舞弊?!只是,官方为何不肯明说,而仅用数字“暗示”一下,肚子里还藏有什么苦衷吗?

  再看,有两名涉案人员的身份比数字更有趣。根据官方的精心措辞,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的刘胜君和陈天呈负责摇号工作,都被刻意地强调为“聘用人员”。出了事就说是聘用人员,这一招人们太熟悉了。刻意强调“聘用人员”身份,是何用意?它是否在暗示案件未来的走向?莫非,“聘用人员”将要充当“小卒”,被用于以后的“丢卒保车”,而最终结果也许是“刑不上大夫”。

  其实,一个关键的致命伤在于,从“六连号”引起坊间议论,到记者调查踢爆事件,再到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其间时间间隔并不短,已给涉案人员留下串供余地。因而,目前官方所公布的信息,完全有可能是串供的结果,而未必是事实的全部真相。

  比如,官方公布的信息中专门提到,“刘胜君提出‘以前没有搞过这事,不知如何操作,需找人帮忙’”。这是否意味着,官方的调查已锁定在“这一次”,不必再调查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嫌犯刘胜君的这句话,就如此可信吗?恐怕未必。

  如此等等,一个摇号环节,已悬念迭起,再加上其他环节制造的悬念,“六连号”疑案的查处过程仍然有许多变数。 (东魁)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