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法大弑师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据报道,付成励在法庭上态度非常强硬。他坚持认为死者程春明的行为不配为人师,该杀,并表示再碰到此类事情他还会这样做。
针对此热点新闻事件,我市心理医生对付成励的行为从心理角度进行了分析。
新闻回放:毫无征兆的校园血案
2008年10月28日18时许,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付成励走进201教室后门。教室里大约有20名学生,该校法理学教授程春明坐在第一排最右边的座位上,正和一名学生说笑。付成励走到程春明身后,从书包里拿出菜刀,挥向程春明颈部。一刀过后,程春明转过身来,用手指了一下付成励,话未说出口,身体就倒了下去,鲜血从颈部汩汩流出。付成励自己掏出手机,拨了110。
当晚7时,由于伤势过重,程春明因抢救无效身亡。
据悉,付成励在案发后一直称,他杀害程春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报复,二是要“杀一儆百”。他报复的原因是程春明抢走了自己的女朋友,程春明在有妻子的情况下还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生性关系,造成女友和自己分手。
心理医生:非精神病的人格障碍
7月6日,“法大弑师案”开庭审理。在法庭上,付成励承认杀人但是否认犯罪,仍坚持此前在接受警方调查时的观点:认为死者程春明的行为不配为人师,该杀。由于案情重大、复杂,司法机关对付成励进行了精神病司法鉴定,鉴定结果为“无精神病”、“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潘振山认为,有关部门鉴定付某不是精神病,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心理问题。目前的精神科鉴定分为精神病发作期、精神病缓解期、诈病、无精神病等,而有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的肇事者,仍属于完全民事能力人。根据付成励的言行判断,他的表现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潘振山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又叫妄想型人格障碍,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变态人格,常常表现为:极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爱嫉妒,同时又很自卑,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当自己的多疑与客观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时,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激的攻击行为。
偏执背后的自卑和脆弱
潘振山分析,付成励的一些认知和客观事实并不相符,至今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逻辑当中。他认为,程春明的行为对女友的感情和生活有“创伤”,并最终导致女友和自己分手,且在杀人后死不认罪。
而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当事人陈某接受司法机关调查时表示,之前与程春明发生关系是出于“自愿”,并非所谓的“潜规则”。她与付成励分手的原因系“性格不和”,与程春明无关。
这些情况表明,付成励生活在个人妄想的世界里,固执到了偏执的地步。偏执的背后往往是自卑和脆弱,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往往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否定和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或者后天成长中连续地遭受挫折和失败。这种人往往自我要求标准极高,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这样看来,付成励杀人后还不承认有罪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