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今年13岁,在校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我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原因是孩子上课时怪动作太多。暑假到了,该如何利用这段时间纠正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呢?”
面对诸多家长就孩子身上存在的诸如上课时怪动作太多、经常与同学发生“武力”冲突、性格内向的同学总故意抢女同学的东西寻求开心等异常现象的咨询,记者走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市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团团长张素霞。
张素霞指出,孩子身上的怪“毛病”,都是在性格不确定下形成的“短期效应”,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
建议家长可利用暑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引导孩子纠正行为“毛病”:
第一,家长要在平时掌握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尤其是寄宿生)、兴趣爱好或者烦恼的基础上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带孩子访访同学、朋友,一起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第二,帮助孩子制订假期学习、交友、出行计划,在情商、智商开发以及确保孩子身心得到有效放松时进行有效推进。
第三,当孩子出现心理不适或者躯体化症状时,不要“讳疾忌医”,家长和孩子要积极求助专业人员,暑假更是难得的时机。
第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征询孩子意愿,选择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使个体性的行为毛病在严格要求中得到纠正。
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可多做一些和父母躯体接触式的运动项目,培养孩子安全感;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可以多做一些和父母共同参加的运动项目,培养孩子自信心;青春期的孩子,多参与运动型、益智型项目,达到心理减压效果。
张素霞说,假期是孩子们的身心休整时间,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好日子,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际上身心的健康比其他更重要,家长和学校要合理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鼓励孩子借助假期,纠正自身行为“毛病”——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积极的处事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