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修编《洛阳邓氏族谱》,邓纯贤费了不少力。 | |
邓小平夫人卓琳的逝世,让关林镇练庄村的邓纯贤颇为伤感。
昨日,我们到邓纯贤家中时,他正捧着族谱发呆。
邓纯贤说,按辈分论,他应该尊称卓琳一声“伯母”。“伯母”的去世,不仅让邓氏“希”字辈老人减少了一个,更使见证小平公(学名邓希贤)一生丰功伟绩的人少了一个。
83岁的邓纯贤从事教育工作42年,1999年前后开始续练庄村的邓氏家谱。2004年,他发动族内退休老人一起修编《洛阳邓氏族谱》。
邓纯贤说,洛阳邓姓和四川广安邓姓同属一支。洛阳邓姓辈分排序里,有“希”字辈,且这个“希”字还是小平的父亲来洛续谱时所赠。
接着,邓纯贤给我们讲起了他和父亲修编族谱的故事。
邓绍昌来洛,亲赠“希”字
邓纯贤说,他父亲在世时,经常讲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来洛续谱的事。而且,他父亲邓希杰的“希”字,就是邓绍昌所赠。
据邓纯贤讲,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秋,邓绍昌在去江西的途中,路过洛阳,特意停留两天到关林拜访邓氏后人。
邓绍昌如何知道洛阳有邓氏后人?邓纯贤说,这还得从邓氏第104代孙邓金榜说起。
清雍正年间,邓金榜在四川当县令,后被提拔为参赞大臣。他清正廉洁,官声很好,经常有人慕名拜访。而同出一姓的邓绍昌,对其颇为仰慕,但一直没机会见其后人。
邓金榜晚年迁回洛阳,在关林(现练庄村)定居。邓绍昌第一次来洛,便是为了寻找邓金榜的后人。
邓绍昌来洛后,受到邓氏族人的热情款待。
聚会上,族长邓希俨讲:“关林邓氏族人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邓绍昌叔叔,两地邓氏在离开老家江西600多年后,在此重聚,是亲情和缘分使然……”
当时,参加聚会的有20多人。其中,邓纯贤的父亲邓希杰作为族内理事也在场。
双方谈起邓氏族人的迁移,最后确认广安邓姓和洛阳邓姓同属一支。聊到兴奋处,邓绍昌老先生亲赠“希”字给洛阳邓氏后辈。
为何邓老先生对“希”字情有独钟?邓纯贤说,其中的缘故和小平同志有关。
邓绍昌老人讲,按照四川的辈分,他是“绍”字辈,和洛阳邓姓的“天”字辈是平辈。四川邓姓,“绍”字辈以下是“先”字辈,他给长子(即邓小平)起名“先圣”。可孩子读私塾时,老师不依:“孔子是圣人,你一个小小孩童,怎称‘先圣’?”不由分说,便将孩子的学名改成了“希贤”。
邓绍昌说,“希”字也好,希望孩子聪明贤达。现在,他把“希”字赠给洛阳邓姓下一辈,希望洛阳邓姓贤人辈出。
就这样,“希”字入了洛阳邓姓的辈分排序。
邓纯贤说,邓绍昌老人第一次来洛的情景,族里保存有不少文字资料,他父亲也经常提起。两三年后,邓绍昌第二次来洛,由于没有资料,情况他也不太清楚了。
为续谱,八旬老翁行千里
邓纯贤说,他的父亲和大哥都担任过族长,家里一直保存着“族谱”。1995年大哥去世后,他承担起保存族谱的任务。
“邓氏族谱多年未续,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我们这辈老人起着‘承接’的作用,如果我们不整理家谱,这些关乎血脉和文化传承的家谱,今后可能没人能整理了。”邓纯贤说。
邓纯贤拄着拐杖挨家挨户采访,用了3年时间,把练庄附近的邓氏族谱续了起来。2004年,邓氏族里一些退休老人开始和他一起修编族谱。他们用毛笔将周边邓氏的情况写了155页。
后来,周边县区里的邓氏族人也陆续上门续谱。
于是,邓纯贤和村里的老人到嵩县、栾川、孟津、新安、卢氏等地访邓氏。有时,一去就是五六天。
“10年来,我大概跑了2000多公里。”邓纯贤说。
2008年,《洛阳邓氏族谱》基本上修编完毕。目前,这本族谱已经作为一种史料,被上海图书馆、河南图书馆、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收藏。
邓纯贤说,家谱是记载家族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的编修,有利于孝文化的延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人重视骨肉亲情,很多海外华人归来寻根,就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