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3版:教育周刊·教与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点滴积累学语文
用地理眼睛看世界
2009年高考再回首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新课改壹年
用地理眼睛看世界
文/本报记者 刘保军
(资料图片)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新课改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活动时,常常遇到教师备课量大、学生实践经验少、课时有限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洛一高地理教师李红群认为,通过教师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等,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新课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思路、表现,教师是无法全部预知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反而有更多的灵感冒出,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究学习的教学需要精选大量的图文视频材料,看起来课堂上教师讲述的少了,实际上教师的备课量更大了,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更新的教材,面对大量需要搜集的材料,备课小组的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改强调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细致认真地观察,这对习惯于通过书本获取知识的学生来讲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图文材料,但学生缺少切身体验就难以理解。如:日出日落的方向在冬季和夏季有何不同,冬小麦与春小麦播种与收获的时间有何区别等。一些学生因为忽视对这些现象的观察,故对这一类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陷入对地理现象的死记硬背中,完全丧失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一双“地理眼睛”观察世界。如:看新闻时不仅仅了解事件本身,还要关注一下背景中的生物、人口等;周末逛街时,可观察一下街道的走向、商业网点的分布等;假期去农村走亲戚时,可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等。总之,要引导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将课本中的案例替换为乡土材料,通过近在咫尺的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时,教材中的两个案例分别是大连市和北京市,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其替换为洛阳市关林和百货楼两个商业网点,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为了解决教学任务不减与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教师在每一课精讲的内容应紧扣课标,不超难度,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投问题之石激探究之波,因而问题设计得是否精确得当就显得尤为重要。若问题设计得意义不大,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若问题设计得含糊不清,也会使学生难以找到答题的切入点而浪费时间。

  小组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教师在选择讨论内容时,要注意它的难度,这个问题必须是大部分同学个人不能独立思考解决,只有互相交流探讨才能初露倪端的,也可以是问题涵盖的范围较广,需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完善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