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亲会场,不少人泪眼模糊。 | |
“温州人永远感恩洛阳”
8月1日,“温州人来洛认亲”活动在我市报业宾馆会议大厅如期拉开帷幕。近30名温州家庭代表与来自洛阳、郑州、焦作、三门峡等地的300余名“上海孤儿”相遇,同一个关于寻亲的梦想,使得他们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的界限,真情碰撞,泪飞无数。
感谢洛阳的活命之恩
启程赴洛前,62岁的温州乐清人陈孔求再次来到父亲的遗像前,潸然泪下:“爸爸,放心吧,我们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寻找小妹一天!”
1958年夏,“三年自然灾害”已经露出苗头,温州农村处处缺粮食,陈孔求一家七口人也断粮许久。
“到处都吃草、糠,吃得人受不了……”陈孔求回忆说,当地很多人家开始往外送孩子。眼看着家里人一个个饿得不行,父亲的心也开始动摇。那年秋天,父亲破天荒地拿出家里所有东西去兑了一点儿米,晚上煮了白米饭,给家里两岁的小妹吃了。当晚8时许,父亲把1斤饼干放在小妹怀里,带着她出了家门,走到一家邮电局门口,把她留在了旁边的一棵大树下。
陈孔求一路跟随着父亲,目睹了这一幕。时年11岁的他,还不懂得什么叫骨肉分离,也不知道这离别意味着什么?长大后他开始明白:他们把小妹丢了,让她一个人流落在外边……每次回忆起这一幕,他就止不住地心酸。他从19岁起就与家里人一起四处奔波找小妹,这一找就找了30多年。
20年前,父亲在弥留之际留下了嘱托:“一定要把小妹找回家!”父亲还留下了1.2万元积蓄,说其中有5000元是留给小妹的,如果找到她,一定买条金项链给她。陈孔求一直将父亲的遗愿记在心里,寻找小妹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陈家人永远的心结和心愿啊!
这一回,听说要去洛阳认亲,陈孔求第一个报了名。来到洛阳的认亲会场,当他呼唤小妹的视频片段当众播放时,台下顿时响起啜泣声,而他本人也早已泪流满面。
“当年,小妹很有可能被送到洛阳。”双手紧紧攥着麦克风,陈孔求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要感谢小妹在洛阳的养父母,感谢她在洛阳的兄弟姐妹,感谢洛阳给了我的亲人第二次生命。不管这回能不能找到小妹,我想说,温州人永远感恩洛阳。”
此后,“感恩洛阳”成为所有温州家庭代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婴儿材料袋”现身会场
对于这次“温州人来洛认亲”活动,温州方面非常重视。69岁的李根程——原温州生产教养院儿童所保育员,此次不顾年迈,专程随团来洛。她带来了60份“婴儿材料袋”——这可是许多“上海孤儿”苦寻不得的原始资料啊!
自1957年秋开始的数年间,李根程曾经先后11次护送600余名温州孤儿赴洛,对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熟稔于心。近年来,她曾帮助许多温州家庭找到当年送养出去的孩子。
李根程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有她珍藏的60份“婴儿材料袋”。材料中,有婴儿被捡拾的时间、地点、身体状况等信息,有亲生父母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生辰、求助信,有被送养的地点、接收婴儿的家庭信息等等。我们注意到,在“离开儿童所原因”一项中,资料上多显示“送偃师”、“送洛阳”。
可以想象,当这些“婴儿材料袋”出现在会场时,会引起当场的“上海孤儿”多大的关注!在那些泛黄的纸张上,有的写着“救命大人收”等字样,它们应当是半个世纪前“上海孤儿”的亲生父母无奈中匆忙写下的。看到这些字样,回想半生追寻,很多“上海孤儿”当场失声痛哭!
李根程说,当年,大批温州孤儿都是经自己和同事之手送出的,送往地基本都在洛阳。相信在了解到这一点后,温州和洛阳两地的寻亲者们将会更加有的放矢。须知,任何出生信息对寻亲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鱼丸和水席 互相传真情
此次来洛,温州家庭代表们专程带来了温州风味小吃——鱼丸和鱼饼。会场上,他们就支起炉灶,按温州手法制作出来,亲手端给到场的“上海孤儿”们。
“这点心,有没有觉得熟悉啊?”将鱼丸一颗颗喂到“孩子”们嘴边时,李根程总要这么问上一句。很多“上海孤儿”——即便已年过半百,也像个孩子一样,大大地张开嘴,使劲含住鱼丸,认真地吞咽,之后泛起泪光。鱼丸的香,家乡的情,怎不让人涎欲滴而泪欲垂!
“洛阳寻亲团”成员杨翠花(化名)之前曾多次赴温州寻亲。数年前,她在温州找到了自己的“疑似”哥哥谢永岩。虽然最终确定两人并非亲人,但这对“兄妹”始终保持着联系。这次谢永岩也随团来到洛阳,两人再次相遇,彼此有说不完的话。谢永岩端给她一碗鱼丸:“妹妹,吃吧……”
时近中午,“洛阳寻亲团”的成员们悄悄凑起了费用,打算在一家水席店宴请温州家庭代表,“就像招待远道而来的亲人一样,而且,要用最有洛阳特色的菜”。
鱼丸和水席,就这样传递着温州和洛阳两地的真情……
“把我们的心捎回家乡”
57岁的郑仙花来自温州乐清,这次来找妹妹。会场上,她遇到了与自己相貌非常相似的洛阳“上海孤儿”白兰(化名),由于出生日期等信息也能对上,双方决定先互见家人,然后进行DNA比对鉴定。
当天,会场上出现了3对这样的“疑似”亲人。
“最终结果还很难预料,但希望的种子就此撒下。”“洛阳寻亲团”闫团长说,这一回,与以往“上海孤儿”多次组团到江浙一带参加寻亲会相比,“温州人来洛认亲”的“主动”色彩更加浓厚,而且给了“上海孤儿”更加强烈的信心——亲人也在寻找他们!此外,“婴儿材料袋”的现身,也给“上海孤儿”找到亲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这些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地出现时,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亲人的追寻。”
“拜托温州来的亲人们,把我们的心捎回家乡,告诉家乡的亲人,飘零在外的孤儿想念他们!”在宴请温州家庭代表的饭桌上,闫团长含着热泪如是说——这是所有“上海孤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