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立秋,但暑热仍未退去,随后“秋老虎”可能时时发威将导致气候忽冷忽热。那么,在夏末秋初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燥字当头秋特点 油炸辛辣要避免
由于近期天气潮湿闷热,人体的消耗就比往常更大一些,对很多人的体能都是一种考验。立秋后,可以适当加强营养,以弥补盛夏被过多消耗的营养物质和热能。
在四季中,秋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燥”字。今年的初秋虽然“热力”依旧,盛夏余威尚存,但人体仍然会有秋燥问题。
在饮食上,夏天很受欢迎的油炸、烧烤、辛辣肉食,麻辣火锅等就应该少吃了。因为在“燥”字当头的秋天,吃这些东西会促使肺胃生热、唇舌干燥,从而引起口腔溃疡、鼻干目涩、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甚至皮肤瘙痒等秋燥病。
蛋白宜选植物性 秋膘待到晚秋贴
应对秋燥,需多补充水分,在多喝水的同时,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补充优质植物性蛋白。
虽然很多人一入秋就开始“贴秋膘”,但在专家眼里,这却实属不当,由于当下的气候正是余火未清、秋阳肆虐之时,再加之雨水偏多,湿热交加,最容易伤及人体的脾胃。
初秋时节,饮食上依然应忌油腻、味厚重,用肉类等进补还是待到晚秋时节吧。
初秋饮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的原则,对保肺气很有帮助。忌辛并不单指辣椒,葱、姜、韭菜等也包括在内。
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
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气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因此,人们每日应适当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①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炖服。有滋阴、补肾、润肺之功。
②黑芝麻15克,捣碎,和蜂蜜适量调服,可以滋阴润燥。
③瓜蒌根60克(研成粉)、首乌60克(洗净用布包好),粳米200克,共煮为粥,分次食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