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的成交量一而再、再而三地萎缩下去。究竟钱都流到哪儿去了?大家究竟在担心什么?如果继续缩量下去,将会把市场引领到什么方向?
从天量缩到地量
近期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7月29日,大盘惊天一震,沪市单边就成交3030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天量。如果不算这一天,此前从7月15日以后,沪市单边成交量就很少低于2000亿元的水平。
的确,有太多的因素支撑着市场成交的持续活跃。持续增加的股民开户数、排队发行的股票型基金特别是指数型基金以及超预期增长的信贷规模,都为市场提供着似乎源源不断的“水源”。
然而,这种持续高换手的常态在近几天却突然改变。首先,是7月29日之后的缩量反弹,股指于8月4日创出反弹新高3478点。此阶段,沪市成交量依然保持在2000亿元之上。而到8月7日,当天沪市仅成交1897.7亿元。本周一,成交量再下台阶,沪市仅成交1574.5亿元。到了11日,沪市仅成交1261.3亿元,这是近两个月来极为罕见的地量。昨日虽然稍有上升,沪市也只成交了1627亿元。
为何短短几天里,曾经汹涌的流动性竟然出现戛然而止的现状,货币政策不是依旧适度宽松吗?遗失的成交量究竟流到哪儿去了?
主力感到差钱了
钱究竟流哪儿去了?
“首先,管理层货币政策的微调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上海某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尽管上面反复强调,货币政策仅仅是微调,方向不变,但是前期一些市场化的调整,如发行央票、减少信贷增长规模等等,都在实质上影响了资金流入股市。”该人士指出,上半年平均每月超过1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中,确实有一部分流入了股市。不过,政策的微调,必然会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在不同政策预期下,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肯定更加谨慎,这就造成了市场的缩量。
此外,新基金建仓基本完毕也是导致资金面断流的重要因素。前期发行了大量的股票型基金,这对推动指数的上行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基金仓位的不断提高,基金也到了快“弹尽粮绝”的时候。
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说:“新基金的仓位已迅速达90%以上,你说还有多少钱能进场?”据该人士介绍,上周五某沪深300指数基金净值跌幅与沪深300指数跌幅的吻合度超90%,这表明,该基金的仓位可能已近90%的水平。
公募基金都没有新增资金的跟进,私募基金募集情况肯定也难乐观。近期,私募高位清盘的情况屡有出现。
当越来越多的主力机构都开始感到“缺钱”或不敢继续做多时,缩量也就太正常了。
又一个十字路口
缩量之后,大盘又将何去何从?紧随“量变”而来的是否真的就是“质变”?市场再度面临一个“十字路口”。
大通证券董政认为,近期市场在下跌过程中出现缩量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过,如此过度的萎缩,也表明机构的观望气氛相当浓厚。一方面,股指在3300点上下开始高位震荡后,机构本身对市场还能否延续上升趋势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政策面的不确定性预期也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观望氛围。董政认为,后市将面临方向的选择。如果大盘不能出现重新放量的反弹,那么很可能会继续下跌。
(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