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名称:石辟邪
时 代:东汉
尺 寸:高109厘米
长166厘米 收藏单位:洛阳关林管理处 | |
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辟”即“避”,“邪”即“凶”、“不好”。辟邪原是一类铭记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信物,推而广之,民间使用的辟火、辟水、辟兵、辟车等都可称为辟邪。
辟邪神兽总称为符拔,一只角的叫“天禄”(鹿);两只角的叫“辟邪”;没有角叫“符拔”。
商周时期,饕餮纹饰广泛应用在青铜礼器上,这些带有兽纹的器物是常见的辟邪;东汉时,人们又以带龟的器物为辟邪,譬如龟形炉灶、龟形水壶等。
1955年,洛阳市修建城市防洪渠时,在涧西孙旗屯乡发现了一对辟邪,一件现存洛阳关林管理处的石刻艺术馆,另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件东汉时期的石辟邪,高109厘米,长166厘米,造型威武,栩栩如生,制作工艺精美。辟邪头颅高扬,如狮如龙,大嘴怒张,露出十余颗粗硬的大牙,鼻子是典型的狮鼻,状如蒜瓣,鼻窦突起,鼻孔圆大;鼻子之上,用高浮雕手法刻画的眼睛,就像两个大铜铃,直视前方;耳朵竖起,如扇,耳上有角;嘴下,以缀接的形式捏塑了一束卷须,卷须粗硬;躯干颇似虎身,身长,腰细,臀宽;四足状如狮蹄,专家说,这是仿照狮子的四足塑造的。双肩上各长出一只翅膀,卷穗状,极长,遮躯,这是用圆浮雕手法表现的;臀后为长尾,也如翼,有卷穗状纹饰。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头、马身、麟脚、狮身”的石辟邪形象吻合。看着这尊精美的石辟邪,我们不禁被2000年前石刻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这个辟邪背颈部有阴刻隶书“缑氏蒿聚成奴作”7个字,缑氏是汉代的县名,当时属洛阳京畿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偃师市缑氏镇。从这7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成奴是偃师缑氏人。
洛阳关林管理处副研究员吴建华介绍说,东汉时期,在宫阙和陵墓神道处,多放置天禄、辟邪,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辟邪祛凶,尽守护职责。在汉人看来,墓室内部是个完整的阴世空间,在此,灵魂可以由墓室进入仙境。而辟邪、天禄等可以为死者灵魂升仙清除障碍。这些翼兽既能去恶除鬼,长久地守护墓主灵魂不受厉鬼侵扰,有是墓主羽化升仙的媒介和工具。
这尊辟邪以形写神,着力刻画了辟邪的头部以及矫健的身躯。四肢的位置搭配自然协调,加上撑地的弧形长尾,更显稳重有力,给人以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的新鲜感。在雕刻手法上,这尊东汉石辟邪保持了东汉时期概括、洗练的特点,以时代久远、保存完好、造型独特、雕刻完美而称誉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