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3版:周刊视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80后” 谁偷了你的免疫力?
“120”要学会救命
拒绝血铅超标 维护如花生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健康说吧
“120”要学会救命
  一次发烧夺走了北京市青年宋腾19岁的宝贵生命。

  原因很简单,因为宋腾太胖,“120”需要“满大街寻找”适合的担架而花费了4个小时。这样,到达医院时,宋腾已经高烧43℃、神志不清,在历经5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后,他死于重症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副担架夺去了患者的生命?!在担架面前,生命显得脆弱如斯,而“120”又显得格外渺小。不知承担着拯救生命神圣职责的“120”在听到这一论断时,会作何感想?

  拯救生命,容不得半点儿儿戏。纵观此事,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拯救生命的许多反思。

  第一,急救为何没有一点儿“急”的样子?“寻找”一副担架需要4个小时,派急救车时屡出“昏招”导致时间不断被耽误,这反映出的问题又岂止是“120”装备上的缺失?

  第二,急救医务人员是否真正懂得“急救”?没有担架就不能救命了?!在这长达4个小时的“漫长”等待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急救方式来稳定并缓解患者病情,是一名合格的急救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急救人员不是搬运工,只需出一身汗把病人运送进医院即可,他们身上承担着根据患者病情而现场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神圣使命。遗憾的是,面对病情不断恶化的宋腾飞,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等担架”的“急救措施”。

  第三,决策者是否真正树立起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观念?在担架无法到位、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120”的决策者是否应立即决策就地实施急救,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前几天,刚看到了关于开封“120”的报道,据说开封的“120”设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的急救病人不管轻重一律越过其他医院送到第一人民医院。

  两则关于“120”的新闻,令人感觉是该给“120”“看病”的时候了。学会救命、懂得尊重生命,惟如此,“120”才能真正发挥拯救生命的神圣使命。     (千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