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名单,近日引发社会热议。据媒体报道,100位获奖者中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10人,担任书记、校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90%。这一结果有违高校教学名师评选的初衷,是当前高校行政化的又一生动例证。
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无疑是件好事,目的是鼓励教授上讲台,鼓励名师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尽管官方并未公布这100名名师的职务、身份,但有媒体、网友自发统计表明,这些所谓的“名师”中很多都不在教学一线,个别人甚至“10年内几乎没有上一门本科课程”。这样不上讲台能成为教学“名师”,成为高等教育的引领者,示范的究竟是其“高超”的教学水平,还是其手中的行政权力?
近年,高校行政化、官僚化、衙门化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一些在学术上稍有建树的学者,都积极竞聘系主任、院长、校长等行政职务。一些教师坐上校长、院长的位子后,常年不进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远了。这里面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也有各种利益的诱使。
高校承担了一些科研任务,但其主要工作始终是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教书育人。是不是名师,关键看他直接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为教学工作付出了多大努力。即便是从科研的角度讲,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追求学术自由、学术真理,才是名师应该具备的精神境界。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也不在大官,而在有多少大师。“名师官员化”与“官员名师化”都与高校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教育事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及早摆脱行政权力的过度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