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备课、上课、班级管理,已经让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孙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如今她又多了一项新工作——每天给孩子量体温。“已经给所有家长都发了校信通,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测量,但只有少数家长做到了。孩子到学校了,还得我来量。”家长配合得不好,让孙老师“心里有点烦”。
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成为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群体。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82%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经常焦虑、敏感、紧张,很容易疲劳、烦躁甚至情绪失控。
●别让教师太“心”苦
“每天从早上6点半起床,直到晚上10点半,大半时间都在工作。那些顽皮孩子少操一点儿心都不行。”孙老师的休息时间总是少得可怜,“平时要处理班级事务,要和家长联系等,几乎没有空闲时间,经常利用周六、周日备课。”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8小时界线的不确定性。市一中党委副书记刘学鹏说,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繁杂,包括备新课、批改作业、准备试题、课外个别学生辅导、接待学生家长、组内交流等。老师要完成这些工作,仅靠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为了应对学校组织的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老师们还要撰写论文、参加教研活动、准备公开课等。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使广大教师产生了明显的精神紧张和职业倦怠。
此外,要竞聘上岗,衍生出教师的生存恐慌;对业务素质提出新要求的新课改,引起了工作焦虑;频繁增加硬件要求的职称评定,带来了精神压力等,都直接损害了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
刘学鹏呼吁,在提倡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不能让教师太“心”苦。
●对教师多一些宽容
“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赞誉过高,无形中对教师形成压力。”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院长张西方教授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张西方非常同情压力巨大的中小学教师,“毕竟教师也是普通人,不要把他们神化了。”张西方认为,社会应该为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空间,“特别是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开展心理调研活动,对有突出心理问题的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
刘学鹏也提出一些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途径:一是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秩序,关心和支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抚慰,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状况,使教师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二是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的社会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三是拓宽宣泄压力的渠道,搞好心理抚慰,向教师提供专业性的心理疏导和帮助,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也可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外出疗养和旅游,缓解工作压力。四是要热心为教师排忧解难,积极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五是帮助教师处理好工作与休息、休闲与发展等关系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六是要适时对教师进行心理按摩,经常与教师谈心交心,倾听教师呼声,学会赏识教师,放大教师的闪光点,鼓励教师自我管理、自主负责、自我激励。
●让教师的心态阳光起来
教师消除压力的最佳方法是学会自我调节,让心态阳光起来。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心理学教授刘庚,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工作,他向广大中小学教师建议:第一,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苛刻,保持一个好心态;第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多途径解决问题;第三,当产生负面情绪时,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如到空旷的水边大声朗读等。
教师要做同行和家长的知心朋友。市23中校长李学平分析说,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两种:合作和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是在有效合作前提下的一种比较,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如果把对方视为对手和敌人,教师永远不会成功,也不会幸福。家长和教师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各异。能够与家长求得共识、达成一致的教师,一定最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也最有社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