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教育周刊·热本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师生沟通走进新时代
童谣童谣 流行什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批改作业告别大红叉、教师通过QQ与学生交流——
师生沟通走进新时代
文图∕本报记者 刘保军 实习生 陈幸源
芳林路小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辅导。
  新闻:师生交流新做法

  其一:“√”和“×”一直是教师评判学生作业正确与否的符号,浙江宁海小学教师戴峰却改变做法:作业中发现有错,他就在下面标明错题数量再退回;如果学生能检查出来并订正好,就打个大“√”,不但给满分,还每题奖10分,上不封顶。日前,戴峰关于作业批改方法改革尝试的论文,获得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我与新课程改革”征文比赛一等奖。

  其二: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三(1)班班主任陈庆华开通QQ群,邀请家长和学生加入,放学后进行“在线辅导”,答疑解惑、倾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师生打成一片。

  告别大红叉:学习更快乐

  其实戴峰的做法并不算新鲜,我市芳林路小学早在3年前就尝试批改作业告别大红叉。

  在该校教导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该校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选编》,其中“作业批改要求”的第四条——作业批阅规范为:一、二年级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不准打“×”,要先用“\”标出错题,当学生订正后补上“/”,变成“√”。中、高年级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不准打“×”,要先用“-”或“?”标出错误所在,学生订正后另行批“√”。

  自从采用了这样的批改方式,同学们纠正错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四(4)班数学的潘老师说:“过去作业本批改完发下去,很多学生只是看一眼就放一边了,并不急着纠正。有的学生看到大红叉,可能一下子就蒙了,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现在一发作业本,学生就急着看自己错了没有,错在哪里,有不懂的地方会及时解决。”

  告别了红叉,书面也显得整洁美观,作业本上整整齐齐的,不仅学生心情好,老师看着也舒服。

  曾经历过“大红叉时代”的学生最能体会到今昔不同。该校六(3)班的几名同学数落起了“×”带给他们的沮丧、惭愧、伤心、压抑……张琳同学说:“看到它,我就觉得有压力,不想学。”    

  相比过去错一罚十,现在只需要纠正一遍,六(3)班的同学普遍认为后者的记忆效果更好。“纠正后还能得优,心情好了,当然就记得牢了。”程仁泽同学一句话道出了关键。同学们纷纷表示,现在“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交流:师生沟通新方式

  如今,电脑在家庭中普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开班会、家访,许多年轻教师开拓了与学生交流的“新招”——QQ聊。

  市26中初二(8)班的徐碧娜性格开朗,说起用QQ和老师交流的好处,她滔滔不绝:“便于同学们向老师反映班里出现的问题;和家长有代沟,闹矛盾无法沟通时,可以向老师诉说……”

  初三(7)班的翟子乐是个腼腆的男生,他说如果有问题当面问老师,总是怕老师训话,而在QQ上问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QQ上聊天时轻松的感觉,并不是只有学生才有,初一(4)班班主任萧玉兰表示,她有时也乐于加学生为QQ好友,通过网络单独交流,学生会少一些拘谨,也不会有被别的同学说“被老师找去谈话”的尴尬,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除了单独交流,有的教师还会被邀请加入学生建立的班级QQ群里,参与“群聊”。该校初二(8)班的学生建立了多个QQ群,班主任郭萌加入了其中几个群。“我挺喜欢在群里和学生们平等地讨论一些热门话题,同时也能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事。”

  郭萌认为QQ空间是个不错的交流平台,“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为一个强者,但是也会有脆弱的一面,特别是在感到累和委屈的时候,以日志的方式写下感受,学生能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老师”。郭萌笑称这是“距离产生美”。

  除了沟通之外,QQ还成为师生间信息共享的平台。

  萧玉兰一般会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课件等资料通过QQ群公布,供需要的学生下载。

  教政治的郭萌老师经常在QQ空间设置一些时事的视频、图片,然后在群里留言“我的空间更新了,大家去看看”。她说,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比拿到课堂上给学生讲效果要好很多。

  萧玉兰老师说,利用新的沟通工具有诸多好处,但主要还是用于放假期间的师生交流,在平时它只是正常学习的一种调剂。她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因此沉迷网络,耽误了学习。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