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三千载洛邑风流 五百年神都巍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关注大遗址保护 相约高峰论坛
三千载洛邑风流 五百年神都巍峨
记者 孟国庆 文/图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修改方案(二)鸟瞰图。
宫城遗址出土的双凤纹方砖
含嘉仓刻铭砖
  编者按

  在洛河沿岸约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著名的夏代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世人称之为“五都荟洛”。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这样评价洛阳大遗址的价值:夏代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是中国早期都城遗址最杰出的代表、流传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物证。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0月31日,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将在洛阳举行。为帮助大家了解古都洛阳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报记者邀您一起走近现存于洛阳的中国早期都城遗址。

  时间回到1000年前——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东都洛阳。

  宽阔的御道上铺满细碎的黄土,御道两侧,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执戟挎刀的卫士背向而立。戟刃的冷锋映着阳光熠熠生辉,东都定鼎门前道边站满了大隋官员和百姓,大家引颈企望,迎接隋炀帝杨广的銮驾。

  宏伟“新城”

  隋炀帝时期是隋朝的全盛时期。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宇文恺兴建东都洛阳,此后500余年,洛阳的地位如日中天,处天下之枢要,布国威于四海。

  进入伊洛河盆,远远就能看到一座雄城北依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洛河贯穿其中。

  首先映入杨广眼帘的是外郭城南正门定鼎门。定鼎门的墩台由黄土夯筑而成,东西长近50米,南北宽约24米,面积有如今两个篮球场大小,夯土细密结实,墩台四周还包砌壁砖。三个门道均采用梁架结构,门道宽5米至5.5米,南北进深约20米,门道中部皆置单重门扉。城门楼的高度约为15米,相当于如今5层楼的高度。

  穿过21米长的幽深门洞,杨广眼前豁然开朗,宽一百步(约140米)的东都第一大街——定鼎门大街,比如今北京的长安街还要宽,长度约为4公里,两侧种有樱桃树、石榴树、榆树和柳树。定鼎门大街分三道,中间为御道,两边是供官吏和百姓行走的道路。凡临天街的建筑一律为重檐格局,并且要饰以丹粉,示以华贵气象。

  沿定鼎门大街一路向北,走过天津桥,地势渐高,眼前又是一道巍峨的城墙,这是东都洛阳的皇城。过皇城南正门端门向西北方偏行不远,就来到最为宏伟、坚固的宫城南正门——应天门。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和如今北京故宫的午门相仿,共有三道门,飞廊呈曲尺形,连接墩台。千余年后,文物工作者在应天门遗址发现,应天门东西两阙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较好处仍有4米多高,人们仍能从中读出应天门雄伟的气势。

  核心的宫城放在了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站在宫城的殿宇中,杨广俯瞰洛阳全景:整个隋洛阳城面积47平方公里,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外郭城平面略呈方形,北城墙东起今唐寺门村西、西至春都集团厂区,东城墙南起今城角村西北、北至唐寺门村西,南城墙西起今古城村西北、东至城角村西北,西城墙则分为洛南和洛北两部分,洛河以南至今古城村西北。

  东都城内外林木青翠、园林遍布,周边有大量达官贵人修建的庄园别墅。

  很明显,宇文恺很好地领会了领导意图,给皇帝建了一座理想的天下雄城。

  煌煌神都

  大业二年修成的这座东都城严格来说并没有完工——宫城和皇城是修起来了,但外郭城只筑了个一丈八尺(约5.2米)的夯土城墙。从大业二年直至北宋,统治阶级对洛阳城的建设就没有停止过。

  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洛阳作为巡视的行宫,号洛阳宫,并两次修葺;唐高宗即位后,改洛阳宫为东都;武则天临朝后,改东都为神都;唐中宗即位,复改神都为东都;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后汉、后周和北宋以洛阳为西京,金代以洛阳为中京。

  其中,尤以武则天及唐玄宗时期的东都最为繁盛。

  武皇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在端门前的广场上立起“天枢”,造这尊庞然大物用了10个月的时间。为铸“天枢”,武皇发动效忠于新王朝的胡人捐资,市面上的铜铁几乎被买光了!据史料记载,建成后的天枢高一百零五尺(约30米),直径一丈二尺(约3.6米),方形底座是用铁铸成的,周长一百七十尺(约50米)。整个八棱柱体上缠绕着铜制的蟠龙和麒麟,煞是壮观。武皇用此柱“证圣”,李唐王朝却觉得这是耻辱,唐玄宗上台后,下诏销毁天枢,工匠们“熔其铜铁,历月不尽”。

  另外两个标志性的建筑是明堂和天堂。经过考古发掘,目前对明堂、天堂的建制和布局已逐渐清晰。据史料记载,公元688年春,武皇力排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这里建起了明堂,明堂高约86米,天堂更高,上到第三层就可俯瞰明堂。

  相关专家介绍说,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

  国际都市

  历经隋、唐、五代及北宋,隋唐洛阳城前后被帝王们用了500余年。

  与前朝不同的是,皇城居宫城正南,北与宫城相接,城内有南北向五街、东西向四街,将皇城格化为不同的衙署区。由于皇城无法容下更多的政府衙署,尚书省、军器监、少府监、大理寺等机构均建在东城。东城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有城门3座。皇城居东,东城居南,含嘉仓城居北。含嘉仓城是当时中央政府设置的大型粮仓,杜甫有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含嘉仓储粮之丰富可见一斑。

  隋唐两朝,统治者曾多次往洛阳城内迁移居民。发达的河运和陆路交通,也使得洛阳成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2007年,文物工作者在定鼎门遗址南侧的路面上发现了大量人和动物的足迹及车辙痕迹,其中动物蹄印有骆驼、马、牛、驴等的蹄印,人的足迹有穿鞋的,也有光脚的。各种足迹及车辙痕迹清晰完整,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定鼎门外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

  史书也记载,每到上元夜,全城“美人竞出,锦障如霞;公子交驰,雕鞍似月”,老幼妇孺也都纷纷出游,不相识的游人也会彼此打招呼。月光下游人乘车骑马,熙熙攘攘;树枝上挂满彩灯,游人们尽情观赏。

  从隋东都到宋西京,隋唐洛阳城经历了一个日出日落的轮回,最终湮灭于宋末中原连绵的战火中。

  1963年,隋唐洛阳城被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1988年1月,它又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3月,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我市还启动了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环境整治工程。据市文物局大遗址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北城墙、应天门、南城墙等保护展示工程已经立项。不久的将来,隋唐洛阳城遗址将建成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城市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