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桂顺老师和学生们探讨问题。
| |
就中国近现代史而言,困扰历届高三考生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这段历史。考生往往感觉头绪多,概念模糊,心中没底,影响考试信心。
省历史学会会员、市二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翟桂顺分析说,困扰学生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转变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这两个反复出现的历史问题,只要把它们与七届二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旋律联系起来,理清发展过程,掌握起来非常容易。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转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思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使它逐步从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转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巩固政权时期,国家通过“五反运动”打击“五毒”行为,国家资本主义的雏形初立。
在恢复经济、稳定物价时期,人民政府打击投机倒把分子,消除了其控制市场、操纵物价的能力;在恢复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时,政府通过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国家经济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商业被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实行和平赎买政策,采取已经初步形成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完成改造。初级阶段有三种表现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此时仍然是资本主义私营经济;到高级阶段完成公私合营时,已经变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部分对改造心存不满的资产阶级形成“右派”,在整风运动中恶毒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从而引发反“右派”斗争,并逐步扩大化。
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过程及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分给农民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引导农民逐步走合作化道路,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在巩固政权时期,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私)有制。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在恢复经济时期,为了克服生产资料分散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困难,政府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此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农民家庭私有,但劳动过程互助合作,已经具备农业合作化的雏形。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互助合作运动经互助组、初级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集体所有,生产劳动由集体组织,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公)有制,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左的错误冲击到经济领域,于是国家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首先从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意义是,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