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三彩风·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薄荷草
回家的路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我所寻找的家,不是现在温暖的家,而是曾经熟悉如今却满目荒芜的那个家。
回家的路
房蒙
  去大连出差,返程的路上,见路旁竖有楼盘的广告牌,楼盘的名字没记住,却记住了上面一句话: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回家的路总是温暖的。

  十五年前,当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我站在村庄对面的山上,从望远镜里找寻我的家。那时候的我,熟稔院子里的每一棵树,并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形状和坐标,甚至晾衣绳的弧度和磨盘的角度都会清晰地印在我心里。即便炎炎夏日,树木一层叠着一层,我也能轻易地找到我家的一角屋檐或是半截烟囱。

  作家三毛说:家,就是有个人亮着灯在等你。如此干脆,如此坦诚。她把家这个含糊的概念具体到人、到场景、到情节,甚至到意境,有未解的悬念和温暖的伏笔,实在精彩。

  一千多年前,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望着茫茫江水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叹。我没有他那样的寂寞和忧愁,只是一样有个疑问:如今我温暖的几个家,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呢?我始终以为,不管走到多远,甚至远渡重洋,在异域寻了一处幽静之地定居;也不论走了多久,甚至时光荏苒,不曾留下一点记忆,也一定还有一个形而上的“家”。

  我呱呱坠地时的那个家,自父亲离世就没人居住了,如今只剩满目荒芜,像一缕不成样子的怀念,或是一堆残章断简,哪还有家的的形制与温暖。而外祖父的家,自从随母亲搬来居住,俨然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家,只是我如今身在外地,很少回去,那个家变成了遥远的一个念想,更像是碌碌生活里一处幽静而温暖的驿站。结婚后,我与妻子有了住房,一番修缮后,虽说家具尚未齐备,但更像是我要寻找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王鼎钧在那篇《脚印》里说,每个人在死后都有一件事必须去做,那就是把生前的每一个脚印都捡起来。一个人死后,他的脚印会突然浮出来,在他走过的每个角落。王鼎钧还说,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点站,当然就是故乡。

  我与他一样,一听到这个传说就会激动和怀疑,但我依然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是啊,如果非要矫情一把,找寻那个形而上的家,标准答案可能是我呱呱坠地时的那个家。从生命之始时的第一步到百年之后捡起最后一个脚印,生命的最终答案就是回归,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

  如此说来,三毛对于家的定义,精彩是精彩,却并不严谨,我所寻找的形而上的家不是现在的温暖的那些家,而是曾经熟悉如今却又满目荒芜的那个家。我不再熟悉它身体之上每一件物什,甚至回忆也开始错乱,但统统不会干扰它给我的温暖。

  我坐下来,打开谷歌地球,像多年前一样,用另外一种方式寻找那个荒芜的坐标。我相信,如今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定有许多迷路的人,而我,不想做个迷路的孩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