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作品中的曹操形象。 |
|
这究竟是不是一座普通的东汉大墓?(资料图片)
| |
2009年快要过去的时候,一条消息震惊了全国:曹操墓找到了!
2009年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河南安阳出土一座疑似曹操高陵的墓。到了当天下午,这条消息已变成得到“考古确认”,那座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出土的东汉大墓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操高陵。
可是,不管是官方报道中的“六大证据”,还是当地媒体的“十问曹操墓”,都无法让舆论满意。从网络到传统媒体,从历史爱好者到历史学家,人们纷纷质疑,一时间,关于曹操墓的争论成为2009年年末最热闹的事。
有网友感叹:死了近1800年还能扰得世间不安,曹丞相果真权谋无双!
一座东汉大墓的“升级”记
“曹操高陵”并不是一日开掘出来的。
数十年痴迷于古地图绘制的江苏宜兴人许盘清说,他在2005年末就发现在河南安阳附近驻扎了“人数不少”的考古队,目标直指西高穴村的那座东汉大墓。
“至少在2005年,那座东汉大墓就已被考古人员开掘了”。
2005年11月,许盘清去了一趟铜雀台旧址,意外地看到了如今曹操墓中发掘出的部分文物。
铜雀台旧址在河北临漳县三台村,村里那座并不太高的土台,据考证就是曹操修筑的铜雀台。
许盘清进去后,发现了一个大型仓库。售票处的人说,里面是曹魏时期的文物,得知他是同行,考古队员放他进去了。
“听考古队员说,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附近的一个曹魏藏兵洞,还有部分来自安阳西高穴村的一座东汉大墓。”许盘清说,“当时他们很想把那座墓确认为曹操墓,因为各种文献资料证明,曹操墓就该在那里,只是苦于没有直接证据。”
砖厂取土的意外收获
许盘清的话,记者从西高穴村村民那里得到了确认。
据村民们回忆,从2002年起,砖厂工人在“曹操高陵”一带取土时,意外发现了地下夯土层,有经验的人当即断定下面有古代墓葬。从此,西高穴村热闹了。
村民们都记得,2005年的除夕夜,“曹操高陵”上传出一声巨响,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被炸开,露出了墓顶巨大的青砖。
后来,当地政府派人将这一盗墓洞封上了。
西高穴村所在的安丰派出所所长王国平说,2007年至今,至少有5批盗墓贼闯入过西高穴村。
据“曹操高陵”发掘现场安全员、西高穴村村委会主任徐焕朝介绍,后来派出所加大了对盗墓贼的打击力度,侦破多起盗墓案件,追回了一些被盗文物。
2008年12月,河南省市县三级文物单位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正式入驻西高穴村。刚开始发掘时,由于对墓主人身份一无所知,西高穴村的这处陵墓被含混地称为东汉大墓。
河北河南争“曹墓”
这座东汉大墓,是如何被证实为曹操墓的呢?
坊间传言,曹操墓有多处疑冢,散布于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河北省磁县的古墓群,也长期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其实,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在上世纪末就被考证为传言。
上世纪80年代,文物工作者对磁县曹操七十二疑冢进行了发掘,流传久远的疑冢之谜终于被揭开——所谓的疑冢,其实是东魏和北齐时期的大墓。
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说,经过多年的调查,学界多数人认为,曹操墓应在古邺城(今安阳)附近的漳河两岸。
河北的临漳、磁县和河南的安阳隔河相望,均在古邺城境内,又都有与西门豹祠相关的遗迹。历史上的西门豹祠,本为曹操墓的定位坐标之一。可惜,祠堂屡兴屡废,加之漳河水道变动,令西门豹祠本身也有了不确定性。
因此,河南、河北学者对曹操墓的具体位置看法不一,认为在河北临漳、磁县或河南安阳的都有。
此前,不少学者倾向于曹操墓在河北境内。邯郸文物专家认为,曹操墓的位置,可能在包括磁县时村营乡、讲武城乡以及安阳安丰乡这一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与曹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的说法相符,亦能印证曹操要求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之辞。
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登高西望所见的最好位置,而且地势较高、土质较差,符合曹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
盗墓贼的“帮忙”
两件石刻文物的出土,让胜利的天平向安阳倾斜了。
一是河北临漳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的后赵建武六年(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西门豹大夫像,西门豹祠堂重建时间、面积、参加者等。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为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
这一石刻是20多年前在安阳县安丰乡出土的。由此推测,西门豹祠的位置应在该乡境内,而与祠堂相近的曹操墓,亦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文物部门又在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征集到一块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墓志。墓志记载,鲁潜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说明曹操墓可能在安丰乡境内。
此外,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考古队队长潘伟斌也向外界透露,盗墓贼“帮忙”确认了曹操墓。
他说,2008年,公安部门从盗墓贼手中收缴了一块极为珍贵的铭牌,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字样,“这是我们证实曹操墓的直接证据”。
盗墓贼的“帮忙”,两块石刻的佐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的开工,西高穴村烧窑起土……种种机缘巧合,安阳西高穴村的东汉大墓,终于摇身成为“曹操高陵”。
阿瞒,你说谁是对的
曹操小名阿瞒,在各种传说中,他自幼爱耍心眼骗人。
当河南文物部门宣布曹操墓被找到后,很快就有专家、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考古队用“没到过现场”和“历史爱好者水平不够”挡回了所有的质疑。
考古队究竟有没有撒谎,难道真的要阿瞒自己站出来说吗?
力挺方 我有六大铁证
在宣布发现曹操墓后,考古队又发表了确认曹操墓的六大铁证。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近60米,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地属今安阳县安丰乡。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后赵太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
第四,文献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也在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玉器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质疑方 你的证据不够直接
这六大铁证,遭到了各路专家和爱好者的质疑。
●人大教授袁济喜:都不是第一手证据
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这座墓被反复盗挖,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那些“曹操用过”的兵器是真是假,“很难鉴定”。
“作为文物管理部门,发布结论一定要慎重。”袁济喜说,顶多可以用“很可能”、“基本上可以肯定”等字眼,千万别用“确认”等板上钉钉的字眼。
●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黄震云:墓室内的画像档次太低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先秦两汉文化研究专家黄震云说,曹操墓的认定“非常搞笑”。
首先说最“硬”的证据——文字石牌。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还有“黄豆二升”等字,更像是仓库里的说明牌,而非墓葬所用。其次是画像石。画像石是墓室建筑构件,都是成系列的,不可能是单独一块。从目前的报道看,没有发现墙上有画像石被拆之后留下的洞。并且,这块画像石等级并不高,应该不是这座墓室所有的。
●古地图爱好者许盘清:千万别用“确认”等字眼
许盘清说,尽管他也认同曹操墓肯定在那个地区,但这个消息宣布得太匆忙了。
他认为,没有文字记录如墓志铭等,仅凭3件有铭文的普通器具就作出诸侯王陵墓的判断,是很可笑的。
●复旦教授高蒙河:骨龄吻合也不能确认是曹操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认为,东汉时期60岁左右死的达官王侯不少,光是骨龄吻合就确认为曹操不妥当。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从中提取DNA,和曹氏直系后人作比对。至于曹氏直系后人,也须通过家谱等手段先行确认。
看来,关于曹操墓,是是非非还真不少。 (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