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河东狮吼”出自苏东坡的诗,其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此诗源于一段女人劝夫的故事,本来是赞美女性的一首诗,却被后人曲解成女人像母老虎一样凶悍,“河东狮吼”由此广为流传。要想追本溯源,还需从这段故事说起。
老苏有位朋友叫陈公弼,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他的儿子陈季常因受道家思想影响,乐于隐居,在黄州的岐亭山盖了一片庄园,自号“龙丘居士”。小陈平时喜欢结交朋友,爱好文艺,家里养了一群歌伎。每逢有朋自远方来,小陈都要尽地主之谊,与客人对酒当歌,命歌伎歌舞助兴。长此以往,其妻柳秀英(河东人氏)便产生怨气。后来,每当小陈欢歌宴舞之时,柳氏就醋意大发,用东西敲打墙壁,大喊大叫,以此搅扰气氛,驱逐来宾。小陈自知理亏,非常无奈。
我们来解读一下此诗:小陈你也很可怜,空谈闲扯夜不眠,忽然柳氏来劝诫,手杖落地心茫然。这里老苏借用了佛教用语“狮子吼”,“狮子吼”在佛教里指“如来正声”,是一种褒义的赞美。他想借此规劝小陈不要追求另类,要听从妻子的教诲,原诗赞美柳氏是“正义之声”。
其实,“河东狮吼”的故事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因为古时妇女地位低下,在君权、男权思想压制下,妇女们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柳秀英看着自己的丈夫成天不务正业,夜夜笙歌,心能平气能顺吗?她想拯救丈夫,又自知力不能及,只有用一些举动达到劝诫目的。也正因为柳秀英的“如来正声”,才使陈季常感到愧疚,从而出现“拄杖落手心茫然”的可怜相。
柳秀英在那种压抑的情况下偶尔发威,是很正常的。不仅如此,她的发威在那个时代也是极具反抗精神和人权思想的。苏东坡写诗对她的行为予以赞扬,不过,后人的曲解却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