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游陕过豫: 康有为的洛阳之行 上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之近代人物——康有为
游陕过豫: 康有为的洛阳之行 上篇
本报记者 孙钦良 文/图
  吴佩孚在西工建四合院作为司令部参谋本部。
  1923年4月,吴佩孚在洛阳做五十大寿,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大事。时年66岁的“康圣人”康有为,专门为吴佩孚写了寿联,又来洛阳逗留了14天——一文并一武,两个大人物,他们的相会别有意趣!

  本来想,吴佩孚在洛阳会见康有为,史料会有留痕,没料到,一查《洛阳大事记》,竟只字未提。我不甘心,找到专家询问,就是想弄清一个问题:康有为来洛阳,是专来贺寿,还是来旅游?

  一

  我跑来跑去,最后在赵跟喜先生那里得到如下答复:当年康有为来洛,不是专程来祝寿,而是游陕过豫,顺带着把开封、洛阳、登封、陕州(陕县)都看了看。

  我信服这个观点。因为赵跟喜在千唐志斋工作多年,对千唐志斋的主人张钫有研究,而康有为在洛阳逗留期间,主要由张钫陪同。

  康有为入豫之后,先游历七朝古都开封,接着沿陇海铁路来到洛阳。而他还没到达洛阳之前,他那漂亮的书法对联已到了吴佩孚手中,并轰动了整个洛阳。

  原来,这个吴大帅是名副其实的儒将,博古通今,文采甚佳,人称“蓬莱秀才”,他是北洋军阀直系的首领,风头正劲,势力强大。1920年9月2日,他率大军雄踞洛阳,遥控时局,被称为半个帝王。他对西工兵营进行扩建:将司令部设在原西工区政府东邻,司令部东西两侧建四合院(如图)作为参谋本部,还在洛阳修建飞机场,设立无线电台。

  由于吴佩孚雄踞于此,洛阳便成为当时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就连美、英、法、日的军事观察团也常来洛阳。1923年4月22日,吴佩孚年届五十,别的寿可以不做,但这半百之吉日,却不能不庆贺。于是在大家的劝说下,吴佩孚决定做寿。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的政界、军界、文化界都兴奋起来,那些惧怕他的、受过他恩惠的、想溜须拍马的政客和军阀,都想来洛阳庆贺一番。

  吴佩孚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太张扬了,就在报上刊登了一则《谢入洛宾客启》,通令部属及各级将官,一律禁止送礼,禁止到洛阳祝寿。

  不料这个启事发出,等于做了广告,又提醒了一大批人,他们把祝寿当成大事,并为送什么样的寿礼伤起了脑筋。

  据事后统计,当时共有700多人送来寿礼,有送金子的,有送银子的,有送珠宝的,也有送战马的。所有寿礼中,有三样礼物最别致。第一样是镇嵩军首领刘镇华送来的80多柄万民伞,这是奉承吴佩孚爱民如子;第二样是冯玉祥送来的一坛清水,取的是玉泉山的泉水,说是天下第一泉送给天下第一人,其水透明如镜,正好寓意大帅的人品;第三样是康有为送的寿联,写得有气势有文采,把吴佩孚夸成了当代英雄。

  这里,重点说说康有为的对联是怎样的贴切、生动。

  二

  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你看,这就是康有为写的那副对联,一读就读出气势来了。康有为最会写联语,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这副寿联写的之所以贴切,是因为吴佩孚50岁这年,正好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干了一仗,也就是“直奉之战”,结果老吴大获全胜,尤其是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大败奉军。而“牧野”这个地方,正是周武王战胜商纣王的地方。所以用“牧野鹰扬”来称颂吴佩孚的武功,是把吴佩孚比作周武王了,你想想,老吴看了,会不高兴?

  再看“百岁功名才半纪”这一句,老吴刚满50岁,才“半纪”(半个世纪)就搞定半个中国了,若是他活到100岁,岂不就统一全中国了?!

  当时便有人说:这真是会拍马屁,拍得有气势,有文采,有历史感!区区11个字,就拍得全天下都听见了。而康有为的下联写得更妙,先点出吴佩孚驻地“洛阳”,踞此便是“虎视”天下了,寓意吴佩孚将并吞八方;同时又写出了当时的形势,便是“风雨会中州”,英雄风头正劲呢!另外这副对联的对仗也很工整:“鹰扬”对“虎视”,“牧野”对“洛阳”,“百岁功名”对“八方风雨”,“半纪”对“中州”,无论是数量词还是形容词,都对得漂亮,堪称佳作。        

  不过,老康把老吴捧得太高了,似有“傍大款”之嫌。

  据我所知,这对联还有另一个版本,是把“百岁”作“百世”,把“半纪”作“一半”,把“虎视”作“虎踞”,将“功名”作“英名”。但我觉得“百岁”比“百世”要好,你想啊,吴佩孚是过50岁生日,可不是“半纪”吗?再说了,这比“一半”好听得多,显得文雅和庄重。“虎视”比“虎踞”好,“虎视”带着警觉和霸气,又体现了主观能动性,比静态的“虎踞”要有气势。

  吴佩孚接到这样的对联,自然十分高兴:这个老夫子写得太好了!于是他发出邀请,请“康老”在适当的时候来洛阳见见面。

  康有为见吴佩孚邀请自己,也感到十分高兴。有人就在旁边撺掇:“应该去!您想啊,当今之世,文圣人是您,武圣人是他,你们若能在洛阳会晤,岂不是双星贯洛?您应该去一趟,同时感受一下帝都文化。”

  康有为想:我和吴佩孚虽神交已久,但无缘谋面,也就是这次写了寿联,才互通了函札数封,彼此很仰慕,去见见也无妨。于是他表示有机会将造访洛阳。

  吴佩孚听说后,立即复函表示欢迎。

  三

  康有为没有立即启程。

  吴佩孚4月过生日,他6月才来洛阳,之所以要推迟来洛,原因也很简单:“圣人”嘛,总得拿拿架子,不能他那边请吃肉,我这边就张嘴。

  康有为生于1858年,1888年他到北京应试,没有取得功名。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国家危机,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代表1300多名来京举人,连夜起草了上皇帝书,并将此万言书送交都察院,促成了“公车上书”。他建议皇帝“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

  光绪帝欣赏康有为,遂开始“戊戌变法”,但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绞杀,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现在看来,变法运动固然有进步意义,但康有为只主张变法,不主张革命,终难逃失败之命运。后来,他的政治光环暗淡,逐渐走向落寞守旧,袁世凯提出祭孔时,他表示支持,甚至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出言过分,近似迂阔。

  康有为作为一名“过气的明星”,人们称他“康圣人”,明显带有讥讽之意。他这次来到洛阳,受到吴佩孚热烈欢迎,见了面吴就跷大拇指,说,您的对联写得太好了!随即送上1000块大洋作为润笔费。康有为马上红着脸推却说:“大帅华诞,应是老夫送礼才是,怎能让大帅破费呢?不妥当,不妥当!”

  吴佩孚哈哈大笑,说:“先生雅士也,怎么还受制于这些俗套?先生墨宝,海内无价,万金难酬万一,这区区之数,聊润笔燥而已,一定要笑纳,一定要笑纳。”

  吴佩孚在继光楼宴请康有为。为使宴会形成“雅集”气氛,他专门让辛亥革命健将、家住新安县铁门镇的张钫作陪。张钫字伯英,天资出众,能文能武,一脚跨军、政两界,还是金石收藏家,在豫陕两省颇有影响力。

  席间,康有为问起洛阳典故,张钫一一作答,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吴佩孚于是吩咐:康先生在洛期间,均由张钫作陪。张钫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接下来的两周,张钫领着康有为先后游览了关林、龙门石窟以及北邙古墓群,还看了一些东周、东汉时期的遗址。两人纵谈古今,康有为对张钫的才华十分看重,誉其为“中原俊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康有为离开洛阳西游陕西的前夕,来向吴佩孚辞行。吴佩孚对康有为说:“如今我这里需要人才,还请先生为我物色几个。”康答:“你身边就有人才不予延揽,还要我推荐吗?”吴问是何人,康答:“张伯英知识广博,思虑周敏,见解超凡,是难得的人才!”

  吴佩孚听了,扭头看着张钫,点了点头。

  四

  在洛阳,康有为与吴佩孚有过两次严肃的谈话。

  康有为和当时许多人的看法一样,认为吴佩孚有能力统一中国。于是,他想说服吴佩孚支持自己,重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旧调重弹,说的还是戊戌变法时的主张,强调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云云。

  吴佩孚尽管有忠君情结,但并不喜欢真正的君主出现。因为有了君主,他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而自己兵权在握,必欲控制君主,很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不成了曹操、董卓之流,惹得天下豪杰同来讨伐,那还了得呀?        

  同时, 他也不喜欢西方式的民主。他认为老百姓选出议员,议员管住国家元首,元首管住三军将帅,整个国家成了环环相扣的锁链,谁都别想乱说乱动,这也不合他老吴的脾气。他认同中国式的“共和”:没有君父,只有孙子般的总统和内阁,名义上叫议员去选,实际上谁当总统得由枪杆子决定,正可谓共字两只脚,在压力之下两头摇摆;和字一个口,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这样干起事来才无人掣肘,才能办成大事。

  所以,吴佩孚听着康有为的话,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大讲应该复古,应该实行周公之礼云云,都是些云里雾里的虚话,目的是把话题绕开,弄得康有为大费口舌却无任何效果。康有为很失望,在吴离开后,写了一首《咏洛阳》诗,其中有两句“人尽穴居犹上古,地成沙漠愧中华”,发泄了对吴佩孚“复古”思想的不满。

  当年康有为66岁,吴佩孚50岁。吴佩孚作为一代枭雄,不但有军事才能,还有政治眼光。在他眼里,康有为早已落伍,并且戊戌变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他清楚,在中国从来不靠变法来变局,只有靠枪杆子解决问题。

  所以吴佩孚坐在那里,听着康有为喋喋不休,脸上早显出不耐烦来,那表情很像一句今天的流行语:“康有为(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但康有为就是不走,也不回家吃饭,他还要在洛阳呆些日子,还要参观二程故里和千唐志斋,还要把他的墨宝和笑话,多多留给洛阳人——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