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健品市场持续升温,一些人又开始借机频频对老年人“下手”。
据高新区科技园工商所负责人说,近日,他们时常接到辖区居民投诉,有人以各种手段推销保健品,称其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可是,一些人购买服用后,感觉不但实际效果与商家宣传的相差甚远,且有的对病情甚至起反作用。消费者与商家联系,发现根本无法联系上对方。
工商部门提醒老年朋友,切莫轻信保健品的功效。他们将不良商家推销保健品的手段进行了总结,如果您遇到这类情况,可要多多留心:
一、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在试用后会觉得不好意思,只好购买其产品。
二、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老年人难辨真伪。老年人若独自一人在家,往往经不住推销员花言巧语的诱惑,买下昂贵的“灵丹妙药”。
三、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推销。推销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老年人,使其购买保健品。
四、在广场上采用“免费出游”、“专车接送”、“赠送简餐”等手段促销保健品。
五、在酒店举办各种“专家讲座”,进行推销。宣传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过多少个奖项,老年人不明就里,信以为真。
六、在公园等休闲场所,采用会员制手段促销保健品。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即可入会,称“专家”将密切关注会员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推销的目的。
七、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手段促销,或由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吃了这种保健品效果如何好,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八、利用老年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年人上当。
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一方面查看产品有无标志及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另一方面,查看批准文号。如果产品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应标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若具有保健、预防作用,应有“卫食准字”的批准文号。而且,购买保健品应到信誉好、规模大的药店,且购买后须索取发票。